美国内控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2)
2017-09-25 03:28
导读:(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制定,不利于银行内部全过程的调控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其内控制度大多分别
(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制定,不利于银行内部全过程的调控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其内控制度大多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去制定和执行,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使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许多规章制度之间相互冲突,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以风险和效益为目标,致使内控制度只停留于事后的合规性检查上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行政干预下开展各项业务的,其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尤其是对新项目、新业务、新机构的设立缺乏严格的风险考察和评估。对企业的信用分析仅限于对过去的经营和财务资料的审查,对企业未来风险预测不够,风险的估测技术落后,主观判断多,方法少,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
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会成为强者蚕食的对象。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经济与金融环境背景下,银行如不加强风险控制,用制度管理形成自我保护机制,必将面临危机和困境。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则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的最现实的保障,对增强银行实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美国内控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提高银行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创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金融法规只有在大多数员工知法、懂法、守法和少数违法者受到严肃惩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强商业银行依法经营观念,强化经营风险意识,首先要从银行管理层做起,一级抓一级,注重培育自律意识,自觉纠正经营行为的偏差,努力创造一种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引导全体员工自觉地用金融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从组织机构上加强和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按照精简、效率、相互制约的原则重新调整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岗位,并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清责任。要减少管理层次,按照市场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建立完善的与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尽快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信贷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性,增强透明度。要真正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行长的经营管理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设立行长领导下的独立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其行政地位和基本职责,减少审计工作和案件查处中的阻力,确保对整个银行的有效控制。组织成立专门的审计和培训小组,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专业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效率。
3、树立稳健经营的方针,走集约化、内涵式的道路。在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一级法人、多级管理的体制下,要明确划分总行与分支行的责权利关系,要将各级分支行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与干部职工的收入、福利待遇和固定资产购置以及行长的任期紧密挂钩,并对各类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核实,切实改变重贷轻收、重经营轻管理、重抢占客户轻经营效益的状况。
(二)风险评估的适时性与全面性
1、各行应设立风险管理部,从组织机构和人员上保障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科学设计银行的各项业绩考核指标。指标体系要相互制约、相互印证,使假账假表缺乏生存的空间。
3、强化新兴业务的风险评估,摆正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新业务开展时,首先要充分考虑风险的防范,在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的前提下进行;其次要建立健全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其三是对新业务要加强监控力度,加大稽核频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加强对机系统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随着计算机系统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加强化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潜在风险,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和牵制系统,保障计算机处理或存储的全部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