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控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3)
2017-09-25 03:28
导读:(三)控制活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1、强化一级法人制度。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必须承担管理整个系统的责任,成为一个神经中枢和风险控制中心;必须集
(三)控制活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1、强化一级法人制度。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必须承担管理整个系统的责任,成为一个神经中枢和风险控制中心;必须集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包括信贷政策的制定权、资金调度权、重要干部任免权、财务政策制定权等。各分支行的经营权,由总行根据其业务经营能力确定授权范围,各分支行的业务活动均以全行整体的风险控制和效益最佳为目标,确保总行对分支行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控制。
2、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总行根据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程度等情况,按类型、档次、额度等的不同实行弹性授权制,并对各级经营权的行使进行严格的监督。将贷款、贴现、担保、拆借等业务授信统一到一个部门,实行统一的授信制度。基层信贷人员在对资信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好坏确定和调整授信额度。
3、健全决策约束机制和责任人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贷款决策风险约束机构,对行长的决策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实行岗位约束,建立贷款决策责任人制度,把风险贷款责任分解到个人;建立风险责任制,董事长、董事、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奖惩直接与银行的经营风险挂钩。建立常规的审计检查制度,履行对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审计监督,对重大案件和银行行长的审计可以会同中央银行监管局组成联合审计组来进行。
4、引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过程中,要坚持奖惩分明。要经常进行安全,引导员工自觉维护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信息和传导机制的畅通与完整
1、确保会计、信息和传导机制的畅通,必须首先从精简机构、减少分支行管理层次入手。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是传导机制畅通的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强化会计控制,准确及时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情况,加强对账表真实性的检查监督,对随意调账调表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从严处罚。加快财会电算化步伐,建立反映银行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
(五)自我评估和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各职能部门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制衡性,以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所要求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建立岗位分工和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制度,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职员在业务操作中的权限和责任,根据业务处理流程的需要,实行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相互牵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强化稽核体系的相对独立性,针对不同组织层次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突出内控监管,理顺内外部监管的关系。商业银行应尽快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上,这是商业银行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关键所在。中央银行则主要是制定风险监管的标准或指标,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其着力点应该是督促、检查商业银行是否制定和严格执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
[1]何林详。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戴相龙。依法管理,促进经济发展[J].金融,2000,(4)。
[3]蔡晓明。试论我国金融业的内控环境[J].财经与实践,2000,(2)。
[4]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5]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