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信用社自主权(2)
2017-09-27 01:25
导读:第一把握好市场定位.。行长陈小军说,我们这种小银行,不能与银行去争客户。我们当地小客户多,情况我们都了解。从风险控制角度看,我们毕竟只有
第一把握好市场定位.。行长陈小军说,我们这种小银行,不能与银行去争客户。我们当地小客户多,情况我们都了解。从风险控制角度看,我们毕竟只有100多亿规模的小银行,不能把有限的资金都集中在几个大企业身上,一旦这个大企业发生变化,或者这个大企业有风吹草动,我们银行也会面临很大风险。
第二清醒看到金融的风险,他有一句口发人深省的话,千万不能把贷款放砸了!银行是拿客户的钱来放贷款的,客户的钱是要还的,还要附上利息,所以做银行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不能把贷款放砸了,只有把贷款风险控制住了,银行才有利润。他反复告诫职工并且坚持从这点出发来选用人,来规范自己的工作;也从这点出发建立起绩效工资制,每人工资多少也不公开,免得因彼此攀比,工作。凡干好了,工资就高;干得不好的工资就少;有能耐的上来,没有本事的就下来,说一不二。实践证明有了按这个理念建立起来的队伍,才富有战斗力。
第三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特点,改革自己的组织结构。现在的银行讲究分工,讲究上下机构对口。这种组织结构,层次多、人多,工作效率差。他们实行了“扁平化”改革,总行下面的营业单位就是支行。每个支行结构又不一样。我去一个支行调查过。那个支行有1﹒3亿元存款,8500万贷款,办起来已有三年,不良贷款率为零。这个支行只有14个人,全行有7个客户部经理,5个临柜的,一个专职保安人员,还只有一个行长是唯一的管理人员;有四辆车,但没有专职驾驶员;全行有管财务的,管行政事务的,还有一个管文秘的,但都是兼职的;全行搞营销,“按绩计奖”,审、贷、监分离,分级审批;机制灵活,工作效率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四一切从实际出发,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行长陈小军是信用社出身。他说,小企业的贷款跟大企业的贷款有很大的不同。小企业财务不健全,不透明,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了解它的财务。我们就改变方式,我们不需要他提供给我们任何报表,只要他提供给我们营业执照,你是合法存在就行了,然后我们自己去看。怎么看法呢,通过客户自己的介绍,通过他的邻居,通过他的合作伙伴,再加上我们平时对这些小企业的观察,有没有不良的记录,产品的前景如何,最后看他在我们银行的现金流,现金流是很难造假的。他们就是用这种常人不以为然的方法,在普遍认为现在金融生态环境不景气的今天,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同的金融机构,就要有不同的信用形式,不同的信贷政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是这一切生于企业的自主权。企业有了自主权,能人出来了,创新出来了,企业的面貌也改变了!金融生态环境还是那个生态环境,机构还是那个机构,甚至人很多还原来那批人,奇迹却发生了!俗语说得好,做人还要自己做,做婆婆的只能当个帮手,管得太多,可能适得其反。过去婆婆对信用社,的确心思用尽。工作规范给它定好,人员给它配好,一旦出了事,迫不及待地派人去处理,不行的,将它兼并到好的信用社。虽然掩盖起来了,可是把那个好的信用社也拖垮了。我们总想为信用社找一个好婆婆,一旦信用社发生危机,好有个人给它料理后事,免得因此而稳定。其结果呢?好心没有好结果。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思路,给它自主权,把它推向市场,由市场来解决?
在信用社改革的拟议中有一种意见,把现在的信用社改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或合作银行,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必须还权于股东,让股东有完全的自主权,不能成为地方政府下属。现在农村闲散资金有,不少人也喜欢这一行业,但不敢轻易投进去,就是怕婆婆变脸。此外,还要处理好与原来主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通过这种形式把群众创办的信用社“统走”。我们常说机构“贱卖”问题,“贱卖”在那里?金融机构的品牌、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有了它就有了赚钱赢利机会,再说在原有贷款余额中有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不等于死账,很多可以收回,还有丰厚的利息,活的信贷资产中更有可立即收回的利息,这些都要有恰当的评估。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单位只要换了人,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个金融企业就能活起来。我们应该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