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2)

2017-10-10 06:40
导读:二、客观评价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1、伪装上市、利润造假、关联交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内部
  二、客观评价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1、伪装上市、利润造假、关联交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银广夏、郑百文等地雷和陷阱,令人触目惊心;2、机构和庄家操纵股价,黑幕重重;3、一些律师、师等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串通一气,协助作假等。这些问题在近期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绝不姑息中集中表现出来。  尽管问题的揭露和严惩可起到杀一儆百、消除隐患的作用,但由于对严格监管正面宣传的力度不够,加上一些人对此大做文章,得出中国资本市场"不干净,象个巨大的'老鼠会'"的结论。(见2000年11月14日《财经时报》和2001年11月5日《经济观察报》)这不仅使人们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开始怀疑这个市场是否健康,怀疑股票投资行为是否道德,也会导致政府对资本市场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从审批经济和集权体制脱胎出来的新兴市场,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体制痕迹,如果说有失误,那就是在执行行政审批制的同时,过于向"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倾斜,中央采用计划额度审批制,造成上市公司资源稀缺和紧俏,投资人没有选择,上市成为国有企业的特权,加上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脱困、捆绑上市的定位,更助长绩差企业的包装上市。  其次,产权改革不配套,导致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市场极不规范,截至2001年10月底,1128家上市公司总计5050亿总股本中,不能流动的国家股、法人股3261亿,占65%,流通股1765亿股,只占总股本的35%.这种股本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决定了股价易于被操纵和市场的投机性波动;另一方面"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又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第三,我国证券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由于缺乏竞争,使肩负机构投资人使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出现道德问题和低效。  第四,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既要考虑现实国情,又要兼顾国际规范,这一时期的会计、政策均在调整时期,政策尺度不易把握。  综上所述,如果说上述问题的确存在,那么实事求是地讲,来自体制、政策和政府的原因远远大于来自市场和投资人的原因,这是行政审批制的必然结果。  基于这种判断,在当前这一重要时期,任何监管政策制定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肯定中国6000万投资人作出巨大贡献的基础上,爱护他们的投资热情,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基础上使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规范。  尽管本文指出审批体制下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流,就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而言,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所用时间,伦敦交易所用了190年,纽约交易所用了165年,东京交易所用了98年,而我国的深沪交易所在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了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百年的历程,堪称资本市场的奇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达1100多家,成功地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就达486亿元,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加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通过股票市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有效得到改善,盈利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极大提高了国民素质,增强人们的投资和意识。  即使从问题角度看,实事求是地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早期出现的问题要远比中国资本市场成长期出现的问题、走过的弯路更多,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市场兴建初期更为有效。正如周小川主席指出:"尽管最近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被披露,但应对整体比例有个估计,上市公司仍代表着我国最优秀的企业,即使与目前香港、东京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亏损比例也是低的。"那种简单地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股市标准来对比中国正处婴儿期股市的问题,希望中国股市迅速规范发展的愿望尽管是好的,但若就此把中国股市说得一无是处,是十分有害的。  对于中国股市股价过高和泡沫过大问题,一些人把中国资本市场5个月以来的持续下跌看作是一次革命性的调整,他们认为:"当指数跌到较干净的程度——或许是1000点,政府将引入做空机制等一系列手段再塑一个健康完美市场","如果发生股灾,中国经济中最有效力的民营部分不会受到很大。"(见2001年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难道就不顾及国有上市公司遭遇灭顶之灾和6000万投资人的利益受损吗?他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泡沫多的标准是市盈率过高,问题的本质在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无论高低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在5000多亿总股本、50000多亿市值中,有2/3是非流通股充数的。因此,用1/3流通股的市值和市盈率来评价中国股市的总体水平是不的。如再把这一问题与正在进行的国家股减持政策结合起来,就更能说明目前中国股市的股价指数和市盈率水平在股份全流通后的高低水平和合理程度。  虚拟经济存有适当泡沫是其本质所在,降低市盈率,挤压资本市场泡沫的,可通过降低个股价格,压低股市指数;也可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盈利能力而实现。如果只用前者挤压泡沫,当市场指数和价格打压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功能就会丧失。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如果一定要把市场整顿到一个所谓"干净的价位",就会继续下跌,使正处目前良好内外部环境下的资本市场无所作为,抓不住前所未有的中国机遇。因此,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降低市盈率水平,挤压泡沫,可能是当前规范市场的优先选择。  中国股市正处发展关键时期,大盘正在深度调整,政策不明朗使得人们对股市的非议增多,错误的认识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干扰监管者的思路,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及时澄清股市中的不正确认识,信心是稳定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应本着规范发展的态度,对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看待,既不能用"老鼠会"这样的形容以偏概全,更要警惕那种用所谓重建一个完美市场的漂亮词藻对中国资本市场全盘否定。只有正确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和规范,客观评价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与功过,统一思想,才能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动态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