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安全的预警与风险防范(3)
2017-10-15 01:45
导读:3.1 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进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进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进既包括经
3.1 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进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进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进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进,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进,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进;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假如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进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3.2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进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进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条件基础。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进的分析评价。假如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进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进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3.3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 所得税 增值税)/(增值税 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进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进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责任。假如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进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3.4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须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假如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团体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须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存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3.5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进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进量偿付到期债务;反之,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3.6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