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权利关系定量分析初探(3)
2017-10-15 03:09
导读:3.甲成员的"责利比值"<乙成员的"责利比值" 将第二种情况的甲与乙换位即可。 对于第2、3种情况,团体的治理者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纠正。需要
3.甲成员的"责利比值"<乙成员的"责利比值"
将第二种情况的甲与乙换位即可。
对于第2、3种情况,团体的治理者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纠正。需要指出,这种比较分析仅局限于甲、乙两个成员。在团体内部多成员的条件下,这种分析不再适用。这时,需要有一个同一的"责利比值"标准,用各成员的"责利比值"来与之相比,从而确定对成员采取有关措施的力度。同一的"责利比值"是将各成员的利益和责任分别汇总,用团体的利益总量与责任总量相比而得出,即团体的责利比值=团体的利益总量/团体的责任总量。
4.相关性分析举例
某团体具有 A、B、C 三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和甲、乙两个成员单位, 胜任这三种工作的培训时间比例是:3∶2∶1,已知在某期间内甲、乙两个成员单位完成的责任工时和职工收益情况如表1:
表1
A B C 收进
甲 3000 4500 9000 25000
乙 2000 3000 6000 20000
合计 5000 7500 15000 45000
甲单位责任工时=3000×3+4500×2+9000×1=27000
乙单位责任工时=2000×3+3000×2+6000×1=18000
团体责任工时=27000+18000=45000 25000
甲单位责利的比值= =0.93 270
甲单位责利的比值= 25000/27000
单位责利的比值=20000/18000=1.11
甲单位责利的比值=45000/45000=1.00
由于0.93<1.11,所以在此期间内对甲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需要采取的措施: (1)在各方收进不变的情况下要求乙单位增加工作量,从的18000责任工时增加到21505工时(2000÷0.93)。(2)在各方责任工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乙单位的收进,从目前的20000元减至18000元(18000工时×1.00元);增加甲单位的收进,从目前的25000元增加到27000元(27000工时×1.0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责权利相当性分析
责权利相当是指责权利三者之间的数目比例上相当,构成相当。以责为中心的治理系统,要求以责定权,以责定利。责权利的相当,是通过责权相当和责利相当来实现的。
1.责权相当性分析
不难想象,责>权,不权意味着责任者无法履行其责任,而且预示着充当替罪羊或牺牲品的结局。责<权,使责任者易于滥用权力,有损他人。难怪有人说缺乏责任约束的权力是一股祸水,流到哪里,哪里遭殃。责>权和责<权,是责权之间的不相当,肯定不公平。尤其在团体内部,此处的责>权往往以彼处的责<权为条件。反之亦然。这便是倍加的不公平,其程度越大,引发的矛盾冲突越激烈。
设D为团体的责任,di为第I个成员(或责任中心)的责任,DR为责任系数,diR为I成员的责任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
再设A为团体的权力,ai为第I个成员的权力,AR为权力系数,aiR为第I个成员的权力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
令Q为责权系数,qi为I成员的责权系数。
于是有:Q= DR/AR =1
上式表明团体所承担的全部责任要对应于所拥有的全部权力。这是团体内部责权相当性分析的重要条件。
在此条件下:
qi= diR/aiR
假如qi=1,表明I成员承担的责任比重比与其所运用的权力比重相当,即"责权相当"。
假如qi≠1,表明I成员的责权不相当,这里有两种情形;
qi>1,表明I成员在团体中所承担的责任比重大于其权力比重,即"责>权"。应该分析具体原因,采取减轻其责任或增加其权力的措施来加以纠正。
Qi<1,表明I成员在团体中所承担的责任比重小于其权力比重,即"责<权",亦应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增加其责任或减少其权力的措施来加以纠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责利相当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