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讨(2)
2017-10-22 01:37
导读:在审计谋略上,正确对待监视与服务,理顺同被审计部分的关系,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在审计开始时,要对被审科室抱着信任、同等的态度,与他们讨论
在审计谋略上,正确对待监视与服务,理顺同被审计部分的关系,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在审计开始时,要对被审科室抱着信任、同等的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被审科室提供治理上的建议,以改善被审科室的经营治理为己任,献计献策。在审计过程中要多征求被审科室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题目,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措施;在提出审计报告时重点放在题目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
5.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领导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进步,为领导的决策和治理服务。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治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职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分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定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视治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日常把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正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视,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题目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6.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题目和簿弱环节,降低本钱,增加效益,进步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内部治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促进单位健康发展。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达到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堵塞治理上的漏洞、充分调动全院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的目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7.创新审计手段,进步审计质量
在当前医院信息化网络日益普及完善的情况下,审计职员的作业手段应尽决由手工控制向计算机系统控制转变,审计手段现代化,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视制度,大力加强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日常业务进行即时监视,形成审计的日常监视和实时监控机制。
医院内部审计是实现医院现代化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医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本日尤为重要。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既能完善整个审计体系、满足卫生部分基础审计的要求,又是医院自我求生存发展,改善经营治理,进步医院经济效益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深化,医院经营方式转变,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放开,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它的监视、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东 李正红:《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在医院审计中运用探索》[J].审计月刊,2006,(03).
[2]汪翠萍:《医院内部审计分析》[J].现代商贸产业,2007,(12).
[3]韩 飞:《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题目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6,(11).
[4]谭 虹:《搞好内部审计 强化医院治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08).
[5]陈 明:《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建设》[J].现代商贸产业,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