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适度负债
2017-10-22 02:3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议高校适度负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为促进高校
【摘 要】 为促进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适度负债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将从高校负债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以为要重视高校债务的题目,高校负债不见得是坏事,适度负债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动因; 良性效用; 适度负债
近年来,中国大学有两个大动作颇为引人注目,一是合并;二是扩招,范围之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都是举世罕见。在这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相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高校经费投进的不足成为尽大多数高校进步办学条件时面临的困难。为了捉住发展机遇,高校纷纷以学校的信誉和收费权作抵押而获得银行贷款,这就使高校的负债具有很大风险。高校债务题目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热门,高校为何会欠下如此多的债务?如此巨大的债务如何解决?到底由谁来承担债务?教育界、学术界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全国高校将进进偿债高峰期,解决高校债务题目已是迫在眉睫。
一、高校负债形成的宏观背景
(一)高校的扩招和合并
进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提倡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实施高校扩招的政策,各高校纷纷以此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全国高校刮起了并校风,往往是三四个学校并到一起,合并后在员工待遇、学校硬件等方面都向高水平学校看齐。同时,教育部分出台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不少高校为了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进行配套的教学设施建设,建设新校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获得银行贷款,无疑是短期有效的解决途径,一些高校债务缠身也就不可避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政府财政投进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综合国力不强,而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财政体系还不健全,国家财政在保证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对高等教育的投进增长比较有限,政府对高校经费投进增长缓慢。随着扩招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划拨的经费已显得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政府教育事业投进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固然从2002年的3%增加到2007年的3.1%,但五年期间只增加了0.1%,持续多年没有达到此前中心确定的占GDP总量4%的要求,更是远低于4.8%的世界均匀水平。财政拨款的尽对数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进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也有所下降,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是高校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银行信贷治理体制改革
高校扩招使银行看到高校巨大的资金投放市场远景,高校按建校历史是非和教育质量高低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着名度,信用等级良好。银行把高校作为一个具有信誉和还款保证的贷款对象,把高校视作一批没有风险的大客户,银行因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愿意主动放贷。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政策门槛低、操纵简便,高校普遍采取“银校合作”的形式,银行贷款迅速成为高校扩招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
二、高校负债形成的内部动因
(一)高校发展观的转变
1999年以前,高校办学长期恪守量进为出的原则,靠贷款筹资办学的方式高校并不认可。而扩招后,高等教育开始引进市场、产业、负债经营等新思想来思考和制订高等教育的战略。假如没有这种政策导向,没有银行对高校贷款态度的转变,就不会有高校的巨额债务题目。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校负责人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家对教育投进不可能大幅度进步的情况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争时间、抢速度,求得规模效益,高校理财思想应有所突破,可以把负债作为一种筹资手段,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运用,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负债以解经费短缺状态,也是必要和可行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被认可,高校发展观的转变,使得高校纷纷选择了以举债的形式实施
校园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