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墨西哥银行业重组经验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3)

2017-10-25 04:39
导读:三、外资银行进入对墨西哥银行体系和整个的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墨西哥银行体系的现状 首先,外资银行的进入成功地充实了墨西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墨西哥银行体系和整个的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墨西哥银行体系的现状  首先,外资银行的进入成功地充实了墨西哥银行体系的资本,未进行风险加权的资本与资产比率从1997年开始持续上升,1997年末为9%,1999年末上升到10%,2003年末达到12%;其次。大大降低了银行不良贷款水平。随着外资的进入和新准则的实施,墨西哥的银行必须将违约的利息和本金全部作为不良贷款来公布,但同时其不良贷款水平却不断下降,1997年12月新会计准则生效时,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0.2%,而2003年12月仅为3.2%o最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墨西哥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大大增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4年第2季度的银行收益率比1997年第2季度高6.38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在收益率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S.Haber,2005)。  (二)外资银行规避风险导致银行业贷款数量下降  由于墨西哥没有透明的破产法。加之审判体系非常低效,合同权利很难行使,导致银行对其资产所拥有的权利很容易受到威胁②。在这种状况下,基于风险考虑的外资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减少了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贷款,将更多资金用于对政府机构的直接贷款。银行对住房和私人工商贷款的比率由1997年12月的49%下降至2003年12月的30%(Haber and Musacchio,2004),绝对额下降23%。Haber和Musacchio研究外资持有给银行战略和表现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持有的银行在贷款发放上更加谨慎,相同条件下,其贷款与资产之比低于国内银行4.6个百分点。同时,外资银行对借款人的监控更为细致有效,外资持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比国内银行低2.54个百分点。  由于墨西哥银行业从1997年开始向风险厌恶型转变,其在实体经济融资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只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2003年末,墨西哥的银行贷款只占GDP的14%,而在典型的OECD国家,该比率要达到100%左右,这个比率也远低于1991年银行业私有化时的2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行经营战略的变化,贷给非政府用途的贷款和GDP之比更低。只达到11%。墨西哥中央银行的调  查显示,2002年,只有15%的小企业、19%的中型企业和24%的大型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融资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减弱。  从银行本身而言。应该说外资参与下的墨西哥银行业改革是成功的,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但银行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与一般企业不同,作为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和社会经济运行的中枢,其经营策略和风险偏好对社会经济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过度的风险厌恶的确能够抑制风险,但也会使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四、墨西哥银行业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综观墨西哥银行业改革的过程。政府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改革措施相当激进。不论是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都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政策措施。我国银行业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墨西哥的银行业改革历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与引进国内投资者相比,引入境外投资者更有利于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从墨西哥改革实践来看,依靠内资的私有化改革对银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在短短5年时间里使整个银行体系几乎陷于崩溃。而1997年开始引入外资后。却使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反观我国银行业改革,由于国内投资者参股银行业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股东通过违规关联交易行为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正因为如此,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逐渐被业界关注并获得了监管层的支持,从2002年起我国逐渐掀起了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到四大国有银行的引资热潮。  在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体制性约束。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够优化国内银行业机构的股权结构,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增强我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还能提升国内银行在国际上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银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从而为银行业下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迎接全面对外开放后将面临的挑战。  (二)监管层必须关注引入境外投资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997~2003年的银行改革,使墨西哥银行体系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但同时也出现了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显著下降的,缺乏银行体系的资金支持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经济发展对银行间接融资存在高度依赖,企业间接融资比例非常高。2002和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80.2%和85.1%,2004年末,我国银行业贷款占GDP的比重高达138.13%,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资本金不足,但在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现实条件下,依靠银行融资也是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惟一的选择。一旦银行体系由于风险厌恶而减少贷款发放,势必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烈影响。  此外,还应该关注引入境外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引入以短期获利为主要目标的财务投资者就是一例,由于财务投资者的介入对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和长期发展起不到根本性作用。在银行引资过程中还必须严格区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应按照银监会确定的5条原则选择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③。  (三)商业银行引资重组不能以收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  墨西哥银行业私有化改革中。在政府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指导下。选择投资者时往往存在逆向选择行为,有着不良动机的“机会主义投资者”由于愿意出高价而在竞拍中胜出,而真正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投资者却由于出价不够高而被淘汰。收购完成后,竞拍成功者又会因为付出了较高成本而存在强烈的道德风险,从而产生了高的内部人贷款比率和违约率。墨西哥银行业改革实践证明,收益最大化目标是短视目标,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说,“收益最大化”目标使银行业私有化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基于长期发展的考虑,理想的投资者不仅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来促进风险管理组织的根本性变革。在选择投资者时,绝不能以股权的出让价格作为确定引资对象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投资者各方面的情况来做出选择。  (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是引资重组的前提条件  在商业银行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准确估计不良贷款的数量和合理确定资产价格是重组的前提。墨西哥银行业私有化改革中,由于该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不良贷款被严重低估,造成银行售价偏高和对风险估计不足。  在外资入股我国银行的实践中。定价一般境外上市银行股票交易价格和同类并购市场的价格,以售价与净资产之比来进行横向比较。然而,由于外资依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对净资产的认定与国内银行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拨备的计提方面差异明显。受影响。我国多数非上市银行拨备不足,且仅对贷款和应收帐款提取拨备。因此帐面净资产并不能反映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对银行业开放形成了障碍。  1998年以后我国开始尝试建立贷款的五级分类制度。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对五级分类制度进行逐步落实,并要求所有银行到2005年底全面实行五级分类制度并提足拨备,随着会计准则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和重组④。  (五)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重组成功的基础  在墨西哥银行改革重组的第一阶段中,并没有通过重组达到清晰产权。所有者缺位导致银行经营者的风险控制意识弱化,同时加重了股东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由于不良贷款是产权不够明晰和产权基础设施薄弱的反映(沈联涛,2005),在这种非常模糊的产权机构之下,不良贷款的迅速上升并不出人意料。  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的产权关系也在逐渐明晰,银行业重组过程中,提高实力,克服资本约束固然是引资的重要目标,但通过引入投资者来使产权结构得到进一步明晰,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重组的效果。  (六)无限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存款人利益,但同时也削弱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同时在银行经营中形成软预算约束2005年之前,墨西哥一直实行无限存款保险制度,由银行存款保护基金(FOBAPROA)承担所有存款保险责任,由于墨西哥央行明确承诺对所有存款提供保险,对存款人来说,在任何一家银行存款都同样安全,从而使存款人主动放弃了“用脚投票”的选择权,这样虽然减小了“挤兑”等威胁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减少了一道防范银行风险的防线。  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但商业银行大多存在隐含的存款保险,国有银行以国家的主权信用作为后盾,地方性银行出现风险时地方政府也会出面干预。大多数存款人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但随着银行规模增大,存款人风险意识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银行却由于风险可以不断得到转嫁和释放而面临软预算约束,导致新的风险不断产生。  国际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对一国的银行业稳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应注意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采用限额赔偿并设置赔偿比例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大额存款人监督银行的积极性,而利用合理的差额费率,使费率与银行风险程度相吻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银行的道德风险。  (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司法环境是银行重组成功的外部保证  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对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墨西哥银行业私有化改革就是在非常恶劣的外部法律环境中进行的。首先,政府滥用权力,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其次,法律体系不健全,在没有透明的破产法。其他相关法律也不完善的条件下,债务人有可能通过钻法律的空子来逃废银行债务;第三,司法体系低效,银行通过法律手段追偿债务的成本过高。恶劣的法律环境大大增加了银行正常运行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对逃废银行债务者却形成了一种逆向激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法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凸现,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健全完善之中,但距离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一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降低管理中的随意性;二是尽快完善金融立法,强调立法的前瞻性和法律体系涵盖的完整性;三是加大司法审查权和司法强制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司法保障作用。  
上一篇: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重塑市场化融资新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