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权利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3)
2017-10-30 03:59
导读:i,t 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 3.回回结果与检验 从表1中回回结果可以看出,公司债务融资程度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控制变量与我
i,t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
3.回回结果与检验
从表1中回回结果可以看出,公司债务融资程度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控制变量与我们的预期相一致,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公司价值越大。公司规模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公司债务融资并不能向市场传递正向的信息,市场并不认同企业增加债务融资是由于具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或良好的发展远景,也不以为增加债务融资是出于最大化现有股东利益的原因或可以加强公司的治理结构。在我国,盈利越好的上市公司,越会进行股权再融资,以最大化控制权利益,也就是盈利越好的企业,往往资产负债率越低。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并没有发挥治理效应,这与市场有效性较低有必然的关系。
另一个解释是,企业负债多为银行负债,存在软约束,假如企业负债更多地采取约束力更强的企业债券,则情况可能发生变化。王一萱等(2003)选取1998~2001年发行债券的13家上市公司,并选取可比的增发公司13家,对比了市场对债券发行和增发的反映情况。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发债上市公司发行公告前2天,股价明显性上涨1.28%,公告当日,股价超常下跌0.58%,但该下跌并不明显;在公布发行公告当日,增发上市公司股价的超常收益率为-3.53%,并明显成立。发债公司公告后15天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0.31%,而增发公司为-9.37%,说明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欢迎发债,不欢迎股权再融资。
表1中的回回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价值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说明了股市泡沫幻灭之后,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回。公司规模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企业在没有技术创新基础上的规模扩张,将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轻易导致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也佐证了公司过度股权融资之后业绩下滑的现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降低控制权利益,完善融资制度的政策取向
加强法制建设和诚信建设,进步市场有效性;进一步强制整体上市,切断控制权利益转移的输送渠道。通过以上手段,降低k。杨云红、周春生(2005)也以为,市场的有效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者利用窗口机会上风(股票价格被高估),通过选择股权再融资获得的收益越小;而股票价格回回其内在价值过程的波动越大,通过选择股权再融资获得的收益越大。可见,加强法治和建立有效市场的重要性。另外,强制规定控股股东认购比例,进步g;强制企业分红,规定分红比例的下限,进步r;加强债权约束,进一步降低k。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原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以往关注净资产增值和控制权利益状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处于实际控制地位的内部人的控制权利益并不能够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实现,而随着股权转让的进行逐渐丧失。所以,内部人不会以控股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值来衡量其控制权利益。鉴于此,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仍然有必要进行市场化的产权改革并夸大整体上市,在外部控制权市场进一步发育的情况下,更好地理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一致题目,逐步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使得信誉好、盈利能力强,有稳定现金流的好企业通过债券进行融资。除清偿务有抵税、激励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外,好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不仅本钱较低,还可以有效抑制控制权利益所导致的过度投资题目。同时,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银行贷款所欠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