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供需特征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3)
2017-10-30 05:03
导读:从风险——收益角度来衡量,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不能满足贸易银行的安全性需要。在目前银行的微利时代,贸易银行对贷款安全性的要求
从风险——收益角度来衡量,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不能满足贸易银行的安全性需要。在目前银行的微利时代,贸易银行对贷款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至少要保证本金的收回,由于只要有一笔贷款收不回本金,即使其他几个项目本息都能收回也不能弥补损失。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要超过大型企业,从安全性和赢利性原则出发,贸易银行在贷款分配时必然倾向于大型企业而绕过中小企业。
制度性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金融体制改革不深进,银行经营治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贸易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建立过大量城市信用社,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可见,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的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题目,而只能加大金融风险。同时,国有独资贸易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够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影响了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缺乏金融创新手段,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公道。在银行经营治理方面,随着银行贸易化 、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同等交易市场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题目受到中心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贸易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方式,普遍明确了收贷权限,严格贷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加强内部治理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的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也沿用对大型企业的评级体系,没有设置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源于其自身和银行业两个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思路应建立在进步中小企业信用、深化银行改革、加强金融创新的基础之上。特别是随着银行业风险治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的进步以及中小企业信用质量进步,银行业的资金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王竟天.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林汉川,夏敏仁.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