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2)
2017-10-31 01:29
导读:(七)现金流进对现金流出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进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
(七)现金流进对现金流出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进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流出的程度。一般而言,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高低。其值越大,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差。
(八)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净收益 折旧或摊销额)。这个比率表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偏离正常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平程度,其标准值应为1。该比率说明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负债等治理上的成效。其值大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治理存货等方面措施得当,产生正现金流量;其值小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治理等方面措施不力,产生了负现金流量。 三、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运用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只是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进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但由于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利用现金流量表内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能够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关于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更全面、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一)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1.偿债能力的分析
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进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在拥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础上,可以用以下两个比率来分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活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总负债
以上两个比率值越大,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但是并非比率值越大越好,由于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若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增加额”项目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得能力。
2.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
由于利润指标存在的缺陷,因此可运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的补充。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股本。这一比率反映每股资本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资产。这一比率反映投资者投进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
(二)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
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与损益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价企业利润的质量。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之比若大于1或即是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进比较。收现数所占比重大,说明销售收进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3.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进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账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综上分析,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会计报表信息体系,在运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留意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才能对所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较全面和较公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