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特征与治理策略(2)
2017-10-31 01:29
导读: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 (一)初创时期的财务特征 1.资本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由于初创时期企业资信水平低,偿债能力差,资产
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 (一)初创时期的财务特征 1.资本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由于初创时期企业资信水平低,偿债能力差,资产抵押能力有限,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的投进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进。 2.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初创时期企业的投进多、产出少,现金流转缓慢等特点决定了高风险的特点。但是,企业拥有的新发明、新技术转化而成的新产品又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所以,投资项目又具有高收益的特点。 3.创业者财务集权治理模式。企业小,创业者集投资者、生产经营者、治理者于一身,即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来说,创业者对筹资、投资以及日常财务治理工作都要过问,财务大权完全操控在创业者手中,财务治理体制是典型的创业者财务集权治理模式。 (二)成长时期的财务特征 1.企业筹资能力进步,融资渠道多元化。进进成长期的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技术不断成熟、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客户稳定增加,生产销售量进步,产品本钱下降,经营风险随着业务量的进步而不断降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不仅可以利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而且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 2.往往实施比较积极的财务政策。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创业者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从心理行为上急于扩大企业的规模,更富于冒险精神,往往选择比较积极的财务政策。通过进步负债比率,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在销售策略上,选择有利于客户、扩大市场销售额的销售政策,如
放松贸易信用条件、进步售后服务、改善产品性能和质量等;收益分配选择少量的现金股利和高比例配股、送股,进步收益保存率, 实现高积累、快扩张。 3.经营者分权财务治理模式逐渐形成。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的壮大,企业组织结构由单层逐渐形成多层,由简单变复杂。创业者集权财务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完善,对分公司或子公司采取分权治理、预算控制,创业者将经营权不断授权给具有经营治理专长的职业经理职员;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规划、重大的财务事件进行决策治理,经营者负责具体实施战略、规划和计划,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发生分离。 (三)成熟时期的财务特征 1.财务状态较为稳定。成熟期企业的生产技术、治理比较成熟、产品市场份额稳定,企业盈利水平稳定、现金流转顺畅、资产结构公道,财务状态处于十分稳定的时期。 2.实施比较稳健的财务政策。成熟期企业固然各个方面都令人满足,但是,存在着市场萎缩、行业生命周期进进萧条的可能,所以,企业存在着潜伏的经营风险。为了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企业往往选择比较稳健的资本结构政策,投资项目选择比较慎重,不愿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股利分配一般以现金形式为主,而且股利支付率相对稳定。 3.职业经理层财务治理模式形成。由于市场进进者增多,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毛利率下降,企业往往选择技术转让,海外扩张,建立分公司、子公司等规模扩张战略。这种跨区域、跨文化的规模扩张,伴随的风险是很大的,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风险、信用风险等等。业务的复杂化给企业治理带来了困难,客观上需要职业经理职员进行实际运作、治理。对于各种风险的治理、项目的论证需要有专业知识、实际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形成了以职业经理为主的财务治理模式。 (四)衰退时期的财务特征 1.盈利能力下降,财务状况趋于恶化。行业的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产品供大于求,有实力的企业会选择价格下调和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价格大战,造成企业的盈利下降;贸易信用的放宽,造成企业应收款项余额增加,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加。这时,股票价格开始下跌,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十分困难,银行信用贷款收紧,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在企业现金流转不畅、融资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 2.资产、业务重组,企业被接管或吞并。衰退时期的企业通过业务收缩、资产重组,或被接管、吞并等形式可以延缓衰退,或蜕变为另外一个产业的企业。受业绩压力和来自于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压力的,治理层迫切需要扭转企业财务恶化的局面,实施有效的重组计划和企业吞并计划是衰退时期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