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
2017-11-02 02:2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通过对上市公司
摘要:通过对上市公司各不同利益主体的,要进步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首要条件是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其次,控制信息不对称对各方利益的是应重点关注的,而进步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保证是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司财务治理;融资结构;信息不对称;独立审计 上市公司作为公司制的典型组织形式,其根本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公司内部存在着所有者、经营者、以及职工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公司外部存在着债权人、客户、供给商、以及拥有强制权力的政府机构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是通过一系列的合约联结在一起的,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合约的不完全性,因此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公司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成为上市公司能够有效运行的一个条件基础。所谓公司财务治理,应该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步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安排。要进步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首要条件是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由于只有这样才能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信息不对称对融资各方利益的影响,是加强公司财务治理应重点关注的题目。而进步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途径是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融资结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 1.股权融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 上市公司以股权的形式对外融资,股票持有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拥有企业净资产的索取权和全部资产的控制权。股权融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来实现。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有两种形式,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股东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通过投票选举公司董事会,由董事会选择经营治理者,将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委托给经营治理者来实现的。假如经营治理者未尽股东的法定义务,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营治理者。这实际上是一种股东“用手投票”的监视方式。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股权的集中程度。假如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监控者的缺位。所以,股权集中度越高,内部控制越为有效。(2)股东的性质。银行可以利用向企业贷款和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帐户,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监控上的信息上风和便利条件。因此银行作为大股东将是最有效的监视主体。但是否答应银行持有公司的股票,各国有不同的规定。而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他们固然不及银行熟悉企业业务,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但他们对公司的监控收益远远大于监控本钱,因此他们不会象一般投资者那样成为“搭便车”的主体,放弃监控,而是成为公司财务治理中加强股东地位的重要支柱。假如不答应银行持有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又不屡行监控职责,那么对公司的监控很难实施。(3)股东投票权限的大小。固然股票有投票权,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制度、法律不同,股票投票权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股东的投票权是只包括董事会的选举权,还是既包括董事会的选举权,又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的评判权等;企业决定事项所需的投票数通过比例是50%以上,还是需要超过投票数的三分之二,还是简单的多数票原则。 当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股东最后的控制就是“退出”,用资本市场上的接管来对经营者施加压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用脚投票”的监视方式。当企业看好,并对企业作出的决策持认同态度时,股东增加持股份额。否则,卖出股票份额,给经理施加压力。另外,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股价下跌并成为资本市场上被接管的对象,成功的接管可以更换公司经理。“外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是:(1)资本市场相对发达;(2)股权相对分散且活动性强。 2.债权融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 债权融资使公司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的负债率能够促使公司的经营治理者,增强责任心,更努力的工作,减少失误,以降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本钱。债权融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1)适当的负债率会对公司财务治理形成一种担保机制。由于经营治理者的效用依靠于企业的生存,假如企业经营不善,以至于无法清偿债务,企业就可能破产,经营治理者的工作也随之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一定的负债是维护股东权益的一道防护屏障。(2)适当的负债会强制经营治理者提供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股东也能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是继续经营还是破产清算的决定,从而降低无效经营所带来的代理本钱的上升。(3)一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的转移会产生影响。在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即企业在有利可图时,控制权实际上把握在经营治理者手中;但是,当企业无利可图时,控制权的把握将转移到股东手中;当企业资不抵债时,控制权的把握将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当企业破产清算时,控制权的把握将转移到员工手中。事实上,企业的控制权是可以转移的,但这种转移是建立在一定的融资结构基础上的。(4)债券的种类对企业控制权的转移会产生影响。发行债券是企业债权融资的一个主要手段,债券中有可转换债券,当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时,原股东的权利将会被稀释,从而降低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3.治理者股权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 公司适当的负债会对公司财务治理形成一种担保机制,而经营治理者持股则可以降低公司治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本钱使企业得以稳定发展。为了降低代理本钱,避免公司财务治理严重失误,可用三种方案制衡:(1)增加治理者在企业的持股比例,使治理者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当治理者的持股比例增加时,会使得治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一致,而降低代理本钱;(2)增加股利支付比例以增加外部权益资本筹资机会。在企业盈利稳定的情况下,股利支付的增加,将吸引企业外部投资者直接投资的爱好,当企业增加其外部权益时,治理者就增加了被外部权益主体如:证券交易所、证券监视机构、新权益持有人监视的机会,这种监视方式促使治理者的行为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3)适当增加负债以降低企业外部权益资本比例。在企业外部权益资本稳定的情况下,绩优的企业可以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在进步企业财务正杠杆效用的同时,也相对降低了治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