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视模式(2)
2017-11-02 02:26
导读:(二)实行会计职员委派制,加强财务监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领导决策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进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加强财务
(二)实行会计职员委派制,加强财务监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领导决策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进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加强财务监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会计职员委派工作包括职员择定、日常治理和业绩评价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1.会计职员委派工作的三个环节
(1)职员择定是关键。选择委派职员时应充分考虑委派职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水准。会计职员委派小组在全体财会职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由会计职员委派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平衡,同一委派。被委派的会计职员任职期限两年,期满后,由会计职员委派小组按照考试、答辩、评议的步骤实行百分制公然考评,从高分到低分择优选拔、竞聘录用,并根据企业治理的需要进行各单位会计职员的轮换。(未竞聘上岗者,调离财会岗位)。一方面,为委派职员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委派职员形成一定的工作压力,并促使其转化为动力,充分挖掘其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2)日常治理是基础。对会计职员的工作情况的日常监视和观察,主要应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完成:其一是建立委派职员定期
述职报告制,要求委派职员每季度一次向会计治理中心做出书面的述职报告,年度终了后对整个年度的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自评。其二是对派驻企业的不定期走访制,经常把握委派职员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况及有关职员对其工作业绩的评价,并不定期地组织专业工作质量抽查,以实现对委派职员业务工作的动态治理。
(3)业绩评价是手段。在委派职员对自身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自评的基础上,会计治理中心会同有关部分每年一次对委派职员进行工作业绩的肯定和能力适度评价。对那些结果“好”和“较好”的委派职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那些考核结果为“差”的委派职员,给予调动、撤换或向派驻企业董事会提出解聘的建议;对有私设小金库、擅自对外提供担保,以及超越所在企业董事会或总公司授权的经济行为等事项,则实行考核否决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对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1)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开展会计委派制工作中,要果断反对做表面文章,搞一刀切。各地委派制的范围和形式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自行决定,各项配套治理制度应在试点过程中边总结、边完善,使受委派会计职员真正发挥协助和监视作用。
(2)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会计职员治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它既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和人事治理改革的题目,又涉及到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的题目,
政治性强,在加上会计委派制还在试点阶段,仍在探索之中,一些做法还不尽成熟,因此,在会计委派制实施过程中,要始终积极稳妥,周密部署,避免因失误而引起动荡。
参考文献:
[1]何劲军.浅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题目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06-10.
[2]王大江.试论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应该留意的几个题目.职业时空,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