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制分析(3)
2017-11-02 02:27
导读: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来自于民营企业极大的道德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道德风险,就成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者所要面对的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来自于民营企业极大的道德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道德风险,就成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者所要面对的最迫切题目。本文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手。一是信用担保机构设置负激励条件来防范或减少民营企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即对出现道德风险的民营企业处以重罚,增加其违约本钱,使其违约行为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二是采用正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符合信用担保机构期看的投资。为此,对于能够按照政府产业政策发展,履行信用担保合同的民营企业应给予降低税率、税费减免、进步税收起征点、进步固定资产折旧率等税收优惠及
就业补贴、出口补贴、研究和开发补贴等财政补贴,通过这些正激励的诱导,来防范道德风险。
三、降低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的措施
1.信用担保机构应建立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制度。主要是建立完善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及事后处理制度,将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事前审查上,担保机构应该严格审核民营企业的申请资格,控制申请担保的民营企业的质量。事中控制的主要工作是监控企业对担保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使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他行为作出评估。事后处理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应当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将申请担保的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还贷记录等纳进企业的信用记录,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再次申请担保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或者缩减申请程序,对于信用差的企业申请担保时应当反复审查以避开潜伏风险。
2.短期内可以加大政府补偿支持力度。补偿支持就是在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担保中发生风险损失时政府给予一定补偿的支持机制。补偿支持方式对担保业会起到杠杆支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风险损失补偿实际上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加大政府补偿支持力度,全面实行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补偿机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降低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引导民间个人和企业参与信用担保行业。仅靠国家财政一方面的气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发动全社会的气力,为民营企业构建广泛而稳固的集体担保体系。加大政府参股担保的支持力度,强化其投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参股,引导民间个人和企业参与投资担保行业,政府依靠其杠杆效应扩大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规模,进步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实力。
4.尝试建立再担保机制。可以鉴戒保险行业的做法,建立再担保机制,为担保机构分担一定比例的风险。这是改革国有全资担保机构的较好的模式之一。由于作为担保机构而言,其企业性质是较为明确的,其提供担保产品的公共性也是有限的,而再担保则完全不同,其业务范围要广泛得多,公共品的性质更加明显,政府应该对此进行更大力度的支持。
5.逐步采取措施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前面几个措施都是从解“燃眉之急”的短期视角提出的,信用担保行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氛围,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机制,由于只有在担保活动参与人保证信用的条件下,信用担保机构才能最大的降低风险。显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能依靠社会文化氛围的逐步改变来实现。可喜的事,我们国家已经迈出了建立社会信用机制的步伐,如进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评级等制度。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要发展,就要解决好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这个题目上,仅靠信用担保机构单方面的气力是不够的,要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协调银行、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平衡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和取得的收益。对于信用担保机构来说,应当重视风险治理,降低风险水平,真正使担保机构成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依托,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