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题目及对策探讨(2)
2017-11-02 02:28
导读:(三)财务治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
(三)财务治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另一方面,某些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治理和重销售、轻理财观念,以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治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企业经营者财务治理意识淡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财务治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靠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题目主要体现为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治理、定额治理、计量验收治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分职责权限、财会职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五)企业资产治理混乱
1.现金治理混乱无序。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计划,经常出现现金不足或闲置现象;信用治理水平低,缺乏严格的信用政策,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缺少有力的催收措施,产生较多的呆坏账,影响了销售额和利润的进步,阻碍了资金的活动速度。
2.应收账款控制不力。由于供货企业间的竞争激烈,商品供大于求的中小企业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被淘汰出局,采取垫资发货的销售方式,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从而增加了坏账的数目。
3.存货控制薄弱,资金呆滞现象泛滥。多数企业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采用现金交易;企业财务职员随意支取现金长期不结算;企业现金收进与用度支出也不进账等,造成资金呆滞。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固定资产治理混乱。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进账或者因没有取得发票而无法进账;由于原始记录不清,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按现有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分类折旧;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清理,造成账实不符等一系列题目。
(六)投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差主要表现为:1.中小企业缺少投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但他们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进步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本钱。2.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的更高,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将重点放在收回投资方面,而忽视了自身规模的扩大。3.投资存在盲目性,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