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题目及对策探讨
2017-11-02 02:2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题目及对策探讨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由于国家政
【摘 要】 由于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方面的题目,中小企业在财务治理上主要存在筹资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经营者财务治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题目。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笔者建议采取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拓展融资渠道、严格财务治理、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引进职业经理队伍等措施,进步中小企业的经营治理水平。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治理; 题目; 对策
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有4 24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的99.6%,中小企业销售额占所有企业销售总额的58.9%,终极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家GDP的58%左右,税收占48%左右,专利占全国专利的66%,新产品占全部新产品的82%,解决
就业人数占城镇净增就业人口的75%。但由于小规模的产出、较低的资本和技术构成以及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治理迫在眉睫。
一、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理论标准
中小企业的理论界定标准应当以竞争力为基准。企业竞争力可分为资源的获取能力、利用能力和开发能力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的能力对竞争力贡献的权重应依次递增。
(二)实践标准
实践标准按政策层次的不同分为宏观政策标准和部分政策标准。前者是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后者是中小企业分类标准。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需要从参照系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的设定三个方面解决;而部分政策在制定中应按部分政策特点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和选择,分类和选择标准终极要依据企业现状、政策目标和要求来确定。
二、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现状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治理的核心地位,治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财务治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治理方面碰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不能和大型企业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治理部分的干预使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短期化;财务治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等。
另外,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混乱,会计职员无证上岗;企业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题目的危害在企业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一旦进进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终极将导致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
三、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题目分析
(一)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家法律支持、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规范中,且主要侧重于政府对企业的治理,很少有对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其次,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总数和产业总产值都占全国相应数总计的尽大部分,但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很小的比例。中小企业的税费较多,重复收费和收税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政府部分也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用度的对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资金严重不足
筹资渠道窄、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治理落后,经营风险大,短期行为较普遍;还贷诚信低,贷款风险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