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比较与启示(4)
2017-11-05 03:42
导读:(三)文化特征 一般而言,文化是指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约定俗成的思想、行为以及感想的模式,它包括价值观、信仰、态度、行为准则、英雄观、道
(三)文化特征 一般而言,文化是指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约定俗成的思想、行为以及感想的模式,它包括价值观、信仰、态度、行为准则、英雄观、道德观、习俗、信条、宗教意识、感想、礼节等。美国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政府对企业控制较弱;投资者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崇尚个体价值观,个人主义指数较高;价值观男性较高;具有反垄断传统,公众一向反感因财富集中和垄断而压抑公平竞争等。这些文化特征在美国的经济模式、企业制度、金融体制等方面均烙有相应的痕迹。 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铸就了日本公司独占的文化特征——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1)夸大集体主义,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重视追求长期利益。这种集体主义在公司中的表现是:以公司为家,职工不仅从工作上,而且从精神上都依存于公司。这已突破了一般赢利性团体的范畴,可以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职工为公司发展而努力奋斗,直到退休;(2)终身雇佣制稳定了公司内部关系,形成了论资排辈的年功序列制。此外,日本在上习惯于统治权的集中,因此日本公司控制权集中于少数大财阀(包括银行)手中。 儒教文化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儒教文化中,关于重视家庭,把家庭看作是经济生活基本单位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把对亲者的爱摆在优先地位的思想,关于家庭和家族内应体现尊卑的伦理观念和思想,关于家庭或家族权力的传递应基于血缘关系的思想,关于重视包括血缘、亲缘、姻缘在内的人缘关系等[10],对韩国人有极强的影响,并在韩国人中形成了稳固的家族观念。这种文化特征在韩国家族公司治理中体现得十分充分,形成了由家族成员共同控制公司的治理观念。
五、几点启示 上述对美、日、韩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模式的比较,对于我们公道配置我国国有公司财务控制权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鉴戒意义。 1.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在我国国有公司中,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比重过大且主体身份不明确,造成股权治理功能弱化,“内部人控制”题目严重。要解决这一题目,就必须在明晰现有国有出资者的身份及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外商投资者、民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等战略性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和产权制衡机制。 2.完善债务约束机制,发挥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相机性治理作用。目前在我国由于银企双方难以划清彼此的产权边界、政府直接干预、责权利不对称等原因,造成银企关系严重扭曲,银行对企业的约束软化。要解决这一题目,就必须鉴戒国际经验,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银企关系,建立健全债务约束机制,包括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债务合同和破产机制,以及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和建立“戳穿公司的面纱”制度。 3.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建立共同的财务治理机制。为了发挥出资人、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国有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完善现行股东董事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员工董事制度和银行董事制度,从而建立起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同样,在监事会中也要建立起共同的财务监视机制,包括出资者监事制度、银行监事制度和员工监事制度等内容。 此外,鉴戒国际经验,从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立法、组织、范围、方式、定价和资金使用等多方面制订系统的股权分置方案,进步股权活动性,发挥资本市场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 [1] 张兆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宁向东。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展看出版社,2005. [3] 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4] Randall S. Kroszner and Philip E. Strahan. Bankers on Bo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