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公办高校财务治理改革的新课题(2)
2017-11-06 03:08
导读:4.内部控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在经费使用上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非程序化和随意行为严重,私设“小金库”***私存、贪污受贿、挪用国家资金等违法乱
4.内部控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在经费使用上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非程序化和随意行为严重,私设“小金库”***私存、贪污受贿、挪用国家资金等违法乱游记为已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要部分,如基建、图书、设备采购等已出现了重大的***案件,造成学校资产的大量流失。江苏2005年图书回扣连环大案使大批高校治理干部落马,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5.国有资产治理不科学。一方面国有资产治理制度不健全,治理混乱、帐实不符;另一方面资产配置不公道,重复购置,如有的学校每个院系都建有机房,大量购置计算机,使生均拥有计算机达数台,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6.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和分配制度不公道。一方面高校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观念淡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发展不惜重金
招聘人才,同时自己培养的人才心理不平衡而纷纷外流,也造成学校资金的浪费。
(三)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目标主要在校办产业,假如校办产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清算,学校将负有连带责任,从而形成学校财务风险。高校投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有:
1.校企不分。高校拥有校办企业的人事权,从企业的经营者到财务治理等重要部分的职员都由学校安排;从投资决策到经营管校都要干预。由于企业隶属学校,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学校承担的。
2.监管不力。校办产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监视不到位的现象。经营者缺乏责任心,以为盈亏都是学校的,在经营过程中挥霍浪费,中饱私囊的时有发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对债务风险的防范
1.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要找准自己在国家高等体系中的位置,坚持观,既要考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同时还要考虑本校教育资源的匹配状况。要建立在对原有教育资源总量正确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某些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上风,重在加强内涵,科学规划办学规模与事业发展,协调好投进、产出的平衡,处理好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
2.测定公道的贷款规模。要遵循量进为出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采取谨慎原则,规范运作、规范治理,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测定适度贷款额度。
3.制订可行的还贷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回还时间及额度要求,公道安排调度资金。既要保证定期还贷,又要避免出现预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正常工作的现象。
4.配套切实的还贷措施。一是要加强财务治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争取财政专项补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层次办学,大力推进创新及成果转化,增加学校收进;严格预算治理,有效控制各种随意性开支,推行集中采购制度,降低本钱,进步效益。二是要积极与银行合作推进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解决困难学生欠费。进一步进步学费收缴率,增强资金的自给能力。
5.建立有效的贷款治理制度。成立以校(院)长为组长,主管财务副校(院)长为副组长,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贷款资金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贷款项目的论证,贷款资金的使用、治理与监视。明确校(院)长是高校贷款项目的总负责人,对全部贷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公道性和有效性负总责。对造成贷款资金损失或浪费的部分、个人应追究责任,凡触犯的应移交司法处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对运营风险的防范
1.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风险控制力度。一方面,要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为学校领导提供预警信号。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通过报表等会计信息,对有关偿债能力、效益、发展潜力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潜伏的风险。一旦预警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治理策略,以控制风险和分散风险。
2.强化全面预算治理,进步资金使用效率。首先,将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和偿债性预算。经常性预算必须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建设性预算要按轻重缓急实事求是;偿债性预算要打足。其次,要坚持集中财力保重点。重点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等项目,同时保证职员经费支出,进步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进步教学质量,进步毕业生就业率。第三,启用机注册、选课系统,同时加强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努力根治学生恶意欠费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