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探讨(2)
2017-11-07 03:26
导读:3.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治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存在题目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治理制度不完善 治理制度不健
3.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治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存在题目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治理制度不完善
治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财产治理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存在诸多题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1.治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治理的相关政策制定经常滞后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目、质量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治理队伍不整洁,有逐渐萎缩之势,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治理很不到位,有的单位由于领导不重视,基本属于弃管状态。
2.治理执法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转让、出售、处置、变卖等活动中存在着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家治理部分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双方协商,私下交易,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国家权益被腐蚀,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给责任人刑事处罚的法律条文,但尽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3.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外资产数目大,资产损失现象严重。如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将购置固定资产直接从用度中列支,未计进固定资产,或将捐赠及无偿调进的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完整或没有设置明细账的现象很普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形成了大量的账外资产,导致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的建议
在整体上明晰与加强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财
政治理目标、部分出资人制度、政府专业治理部分的角色定位、财政部分的终极所有权、中间层机构治理与资产运营的贸易化以及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等多个具体层面的同时,重点着眼并解决当前—些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题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一)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新体制
政府授权治理、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彻底改变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一种有益尝试。政府授权一个国有独资公司来接收、治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进步资产的效任性和公平性,并尝试按市场方式来经营这些国有资产。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消除传统治理体制弊端,堵塞***漏洞,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之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把国有资产全部收回经营中心,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运营。
(二)加强与加快必要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法律法规的真空与滞后必将导致约束缺乏之下的***,这点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向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的过程中将会体现得更为明显,而相关政策导向的缺失或既定政策的科学性不足,则将会影响改革的进程与成效,而且必要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的完善本身尚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与组织治理文化及其适应性建设的重要基础。建章建制,明确财政部分、主管部分、使用单位、经营中心各自的职责及权限;明确国有资产流失追究责任制。资产治理的机构、队伍、信息系统及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三)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预算治理
建立科学公道与同一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治理的重要手段,亦是解决资产治理中存在题目的根本出路。一个单位或组织需要购置何种资产、如何配置与处置资产,应当充分分析其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亦即编制预算的过程。强化资产预算治理旨在资产购置的科学和配置的公道,从而进步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防止政府部分或单位组织在机构设置与职员配备上的盲目自我扩张。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结合部分预算、财务预算,构建一种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