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绩效预算治理体系的思考(2)
2017-11-24 02:26
导读:美国预算治理 办公室 在绩效预算中拥有确定绩效评价替换方案、审批权力下放等终极决定权力,以确保各预算执行机构能朝着政府希看努力的方向前进。
美国预算治理
办公室在绩效预算中拥有确定绩效评价替换方案、审批权力下放等终极决定权力,以确保各预算执行机构能朝着政府希看努力的方向前进。
3.多层次委托代理终极要求多层绩效预算体系
多层次的委托代理要求多层次的绩效预算体系与之相匹配,政府和部分直接向权力机关承担报告义务,预算执行单位直接向政府预算部分承担报告义务。
美国现行绩效预算体系包括总统治理议程(对各部分的绩效评价或各部分的
自我评价)、预算执行单位的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构成美国绩效预算体系。其中总统治理议程表明了各部分或政府整体完成受托责任情况,预算执行单位评价表明了各单位完成部分委托责任的情况,项目评价反映了重大项目取得的效益情况,三层体系共同帮助政府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为了做好三层之间的联系,美国通过PART(项目评价体系)对各部分和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再评价,在实施中,联邦预算治理办公室按照PART测定结果对下属部分绩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建议,保证所属部分和项目的绩效实现和政府自身目标具有一致性。
4.财政分权化和绩效预算体系的同一性
财政分权化程度的不同,绩效预算的体系也不同。当前西方国家推行绩效预算,多是各级地方政府分别展开。美国联邦政府是在鉴戒了地方政府和外国的经验独自开展的,联邦政府绩效预算体系和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体系各自独立。联邦政府的绩效预算涉及本级政府各部分、单位和联邦政府拨款项目,并不干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情况,地方政府仅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联邦政府也是如此。对同时牵涉到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分(主要是联邦政府拨款、地方政府负责执行的项目),联邦政府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方案单独规定。 三、构建我国绩效预算治理体系的改革对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加大我国各级人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事务的终极决定权力。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界定了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在预算事务中的权责,但是长期以来,权力机构的预算地位较行政机构来说,是弱化的。由于预算要求弱化及预算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原因,权力机构没有办法发挥终极决定作用。多年来,立法机关在预算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不过是“橡皮图章“的作用。要想推行绩效预算,加强政府对权力机关委托责任的负责程度,必须加强其地位和作用。
广东省在进行绩效评价与预算试点改革中,出现所谓“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治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很多财政拨款用不完,却花不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往,须全部上缴。“你一用,就违反了规定。相关部分也不管你用钱的效果如何,就看最后究竟有没有花光钱。市里曾拨款给我们区整治一条河,区里只花了其中部分钱,就已达到预期效果。结果将余钱上交市财政时,人家却说‘绩效不好!怎么还剩1 000多万啊?’”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指出,此类题目实际上不仅仅是“省钱”,而是关系到如何制定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严格的预算治理和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广东省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的预算审查制度创新加大权力机构的作用。
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展开对此类题目的改革。2006年财政部起草预算法初步修订草案,涉及部分预算的法律地位、立法机关与行政部分在预算事务中的具体职责及相互关系的界定等。此外,为加强立法机关对政府工作和预算事务的监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视法》,自2007年1 月1日起施行。《监视法》对立法机关在预算与支出审查中的职责、作用以及履行职责的方式和方法,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持续推进预算相关改革,加强政府对下属部分和单位的控制能力,并逐步转到绩效目标要求上。我国开展的一系列预算相关改革,包括集中预算分配权、要求编制部分预算、编制综合预算、政府采购等措施,加强了政府财政部分对所属部分和单位财政信息的掌控能力,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下面仍应加深改革,逐步推进改变政府会计制度、完善政府财政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要逐步做到政府及所属部分和单位之间的信息对称与完全。对一些信息表露情况和习惯良好的,政府应逐步转移到对绩效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