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绩效预算治理体系的思考(3)
2017-11-24 02:26
导读:我国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面向绩效的改革探索,在改革的立足点和改革长远规划方面均存在其局限性,短期内可能能够产生明显的财政资金上的节约和改善
我国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面向绩效的改革探索,在改革的立足点和改革长远规划方面均存在其局限性,短期内可能能够产生明显的财政资金上的节约和改善,但对财政治理其他配套制度的不触及,只是人为地降低了短期内的改革难度,从长远来看,很多无法回避的题目仍使改革的推进终将面临窘境。比如随着试点项目改革的成熟,假如要进一步推广改革的对象,对部分绩效的评估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部分占有公共资源的核算、对公共服务本钱的核算等题目,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将使绩效预算改革无法进行[3]。
3.逐步构建完善的政府绩效预算体系,形成不同层面的绩效预算制度。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作为绩效预算基础,已经拓展到项目评价、部分评价,此类评价是从上至下推行的,是政府自身展开的对自身的评价,中间缺乏权力机构希看看到政府绩效的评价层次,在缺乏权力机构对政府预算的强力约束情况,此类评价的作用必须审慎评价。
4.结合我国的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绩效预算治理体系。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人代会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代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定;各级政府有权改变和撤销本级各部分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定。构建绩效预算治理体系时必须符合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要求。由于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相对集权,在推行绩效预算时,可由最高权力机构结合最高政府制定政府绩效预算的指导政策,由各级人代会结合本级政府制定本级政府的绩效预算的具体做法,如此,可以保证中心政府的权威,同时又照顾到地方政府的具体情况。我国绩效试点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题目是地方开展的试点活动缺乏法律依据。与已经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先行的鲜明特点相比,我国在面向绩效的预算改革方面刚刚起步,相关的法律建设还几近空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 陈天祥.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缘起和发展[J].
武汉大学学报,2007,(3):165-170.
[2] 白景明.推行绩效预算必须解决的四个重要题目[J].财政与发展,2006,(1):26-30.
[3] 乔彬彬.绩效预算实施条件的中外比较及原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