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治理体系的必要性(2)
2017-11-25 03:05
导读:(二)国内外至公司各类重大风险事件频发为我们敲响了必须建立全面风险治理体系的警钟 假如企业未建立风险治理机制或企业的风险治理失效。将会在某种
(二)国内外至公司各类重大风险事件频发为我们敲响了必须建立全面风险治理体系的警钟
假如企业未建立风险治理机制或企业的风险治理失效。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毁灭股东价值甚至社会价值,将会面临丢失客户、丧失信誉、丢失合作伙伴、营业中断或直接导致破产等风险,国内外很多著名的企业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1 因运营风险而破产的巴林银行。巴林银行(Banings Bank)创建于1793年,在上世纪90年代前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心银行忽然公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这意味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270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
让我们看一看这座曾经在金融市场上刺眼辉煌的金字塔是怎样顷刻倒塌的:1995年,当时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里森,同时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纵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由于害怕事情暴露影响他的前程,便决定动用88888“错误账户”。而所谓的“锚误账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账户。以后,他一再动用“错误账户”,使银行账户上显示的均是赢利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账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此时的里森为了挽回损失,竟不惜最后一搏,在日本神户大地震中。多头建仓,最后造成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笔数字,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233年历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
巴林银行的破产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职责划分和上级对下级从事业务的监控机制。公司巨大的运营风险导致了其最后的失败。
2 因战略风险而倒闭的日本八百伴公司。八百伴公司创业于1930年。八百伴起初是在静冈县热海市开办的蔬菜水果店。经过30多年的奋斗,小商店有了相当大的发展。1962年正式更改店名为八百伴百货店。从此,八百伴大举拓展国内外事业,开始增辟生产线。兼营家庭生活用品和
服装。并先后在巴西、新加坡、香港、上海、英国、美国建立了一系列分号。掀起一股流通业国际化的浪潮,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36亿日元资本、42家日本国内骨干店展、26家海外超市的连锁企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997年9月18日。八百伴日本公司向公司所在地的日本静冈县地方法院提出公司更生法的申请,这一行动。实际上即是向社会公布了该公司的破产。是什么给这个被称为企业发展奇迹的八百伴带来如此恶运的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是由于错误的战略定位。犯了盲目投资的错误,低估了经营非核心业务(如地产、饮食、娱乐)的风险以及开拓新兴市场的风险。八百伴在日本国内根基不深,却一味夸大实施全球战略,在国外开拓过头。八百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八百伴原本是一个地方超市团体。但在向海外进军的进程中,时而以日侨为对象,时而又转向当地人。八百伴不仅不断改变销售对象,而且还不断改变经营手法。错误的战略定位终极使八百伴宣告破产,成为日本战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