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企业三次并购浪潮的动因分析

2017-12-05 01:1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三次并购浪潮的动因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到目前为止
内容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购并共经历过三次大的浪潮。消除亏损、优化资源配置、获取低价资产、享受优惠政策、降低代理本钱是前两次并购的主要动机;而第三次并购的主要动机则为强强联合,上风互补,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以及培养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并购 浪潮 动因
  
  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在1949年前,基本上未出现过大的并购浪潮。新中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实行了特殊形式的产权重组,即通过对私有工贸易的利用、限制和改造,实现公有经济的“吞并收购”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根本不具有企业并购的条件条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作为产权交易的并购活动才得以出现,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购并共经历过三次大的浪潮。
  
  我国企业购并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企业吞并浪潮
  我国企业间真正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并购开始于1984年,由此开启了我国企业的第一次并购浪潮。1984年,在全国企业根据“两权分离”的原则,广泛推行承包、租赁经营方式的同时,首先在保定和武汉出现了企业吞并,将效益差、经营不善的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给有经营上风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1986年底,企业并购开始在其他城市,如北京、南京、沈阳、无锡、成都、深圳等地陆续出现。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6966家企业被吞并,转移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家。
  第一次并购浪潮有以下特点:并购活动都是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进行的,各地政府也都直接参与和干预了企业购并活动,并购主要集中于本地区之间。这一时期的企业并购具有横向性质,即并购双方产品相似、工艺相似、生产厂地基本相临。并购活动是在产权未明晰的情况下发生的,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企业自发和政府干预现象并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二次企业吞并浪潮
  我国企业的第二次吞并浪潮是在1992年***南巡讲话后,在中心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情况下,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双重压力下活跃起来的。1992年仅北京就有66家企业被吞并。1993年11月,中共中心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活动和重组。1993年9-10月间,深圳的“宝延”风波拉开了我国股市并购战的帷幕。随即又发生了万科申华事件,中远收购众城、恒通收购棱光、大港收购爱使、光大收购玉柴等轰动全国的并购事件。
  与第一次并购浪潮相比,这次发生在证券市场初具规模之时的并购活动,有以下特点:企业并购的范围、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合并和收购增加,强强合作增多。产权转让出现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境外企业参与国内企业并购开始初见端倪,但承担目标企业债务式的并购仍占到60%左右。并购范围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区限制,开始向多种所有制、跨地区方向挺进。企业并购开始由以往的“政治任务”逐步转为以企业为主体,并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第三次企业吞并浪潮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性的企业购并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成熟及加进WTO的巨大压力,第三次国内企业的并购浪潮也悄然兴起。出现了易趣与雅宝联姻,联想与赢时通结合,搜狐收购chinaren、华润控股万科,小天鹅与科龙结成战略同盟,海信团体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合并,青岛海尔斥巨资收购海尔空调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等事件。这一切表明,我国企业的战略性大并购已经第三次拉开序幕。
  同前两次相比,这次并购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过往那种强吞弱,大吃小,而大部分是强强连手。并购的目的不带有“扶贫”色彩,而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重点多是高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力图形成上风互补。在并购中政府不再担当“红娘”,而基本实现企业间的“自由恋爱”。
上一篇:分销企业采购环节的会计核算特点及在ERP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