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

2017-12-06 02:42
导读:3、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 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占比较大的金融服务主体,与

  
  3、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
  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占比较大的金融服务主体,与农业和农户的直接业务往来比较频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政府干预、管制较多、历史包袱沉重等等),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截止2005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吸收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发放各项贷款21,968亿元,两者差8,726亿元,其中除小部分存放中央银行外,大部分以投资或同业拆借等方式从农村流出。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互助合作色彩日益淡化,据有关专家估计,大约只有20%的贫困农户能够得到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支持。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业贷款一般在其贷款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截止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达87.5%。以湖北省为例,2004年湖北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1 90.54亿元,约占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404.68亿元)的47%。同期,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总额占全省所有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比重为86.68%。尽管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近一半用于县域以下农业贷款,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规模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小得多,故其农业贷款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3.38%。可见,以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实力及其农贷安排的比重来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仍然十分有限。
  
  4、一味通过行政手段抑制非正式金融,未能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供给日益萎缩,农民信贷需求的缺口不得不借助非正规金融来弥补,这为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了空间。据陈锡文(2004)估计,中国2.4亿个农民家庭大约只有15%左右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其他85%左右的农民要获得贷款基本上都是通过民间信贷来解决。另据温铁军(2001)等学者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5个省份24个市县的一些村庄进行的个案调查,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发生率达到了85%。但长期以来货币管理当局对一切非正规金融均持严厉管制的态度,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避免民间借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造成;中击,维持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管理当局1998-1999年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了清理整顿,这种有组织的民间金融形态在全国范围内被统一取缔。由于一方面政府对非正规金融采取“一刀切”的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各地乡镇企业和农村家庭金融需求的缺口很大,导致某些富裕的民间资本无法借助非正规金融渠道实现资本增殖,于是民间借贷活动走向地下化。一些地方的台会、私人钱庄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就纷纷冒出来,与其说是“死灰复燃”,不如说它本身就有深厚的客观存在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一味通过行政手段抑制或禁止非正式金融,并不可能彻底堵住农村民间资本自由借贷行为,反而错失了利用市场机制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矛盾的机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影响农村金融供给的主要因素
  
  1、金融服务价格与成本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虽然基本突破了自给自足的局限,并建立了一批专业化的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经济联合体、农民专业协会、社会化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组织,但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因此从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看,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是农村金融需求最重要和占比最大的主体。
  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信贷需求具有多样性、分散化、季节性和规模小的特点。为了适应上述特点,提供农户信贷的金融机构必须广泛布点,迎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调度头寸,同时还要在贷款集中发放时增加相应的人手。小额、零星的农户信贷既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在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发放农贷的直接经营收入往往不足以抵补信贷成本或只有微利,因而对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性金融而言,这种经营成本较高、收入较低且风险较大的贷款缺乏可持续性,这也是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甚至放弃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末,监管部门取消了贷款利率浮动的上限限制,这项举措虽然有助于抵补农贷的高成本,但其中的高风险仍让商业性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上一篇: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