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趋规范、壮大,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使金融机构从过去的资源掠夺转变为内部管理与创新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积极参与金融产品(工具)的创新和交易的过程中,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成为其基础和核心。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金融机构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1体化的挑战,金融风险管理尤显其重要性。
从我国金融机构现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上看,主要采用的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和资产定价模型等,而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份依赖于金融机构的报表分析,缺乏时效性,资产定价模型(CAPM)无法揉合新的金融衍生品种,而用方差和β系数来度量风险只反映了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这些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风险。
从金融风险定量管理技术来看,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先后发展了1系列新技术:①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②G30集团和JP.Morgan等研究和发展的风险价值法(VaR)、③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④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1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Metrics)、⑤美国华盛顿国际金融研究所针对当前的主要信用风险模型以及资产组合模型提出的标准计量信用风险模型等。
在众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中,特别是VaR方法最为引人瞩目。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金融机构和法规制定者开始把这种方法当作全行业衡量风险的1种标准来看待。VaR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把金融机构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概括为1个简单的数字,并以美元计量单位来表示风险管理的核心——潜在亏损。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金融机构投资组合价值在下1阶段最多可能损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