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吸引外资的现状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2017-12-19 02:4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浙江吸引外资的现状及其成本收益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毕业
(1)浙江吸引外资的现状
相对于民营经济的发达,吸引外资无疑是浙江的1条“经济短腿”。2002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仅为江苏的27.3%。上海的41.7%。同为长3角主要城市,杭州实际利用外资(2003年)5.22亿美元,宁波12.47亿美元,远远低于上海的50.30亿美元,苏州的48.14美元,甚至与南京、无锡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见图1)
在对外投资中,世界500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浙江似乎在吸引世界500强方面“魅力”不足。迄今,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进入长3角,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近1500亿美元。其中200多家进入上海,超过3分之1的企业落户江苏。资料显示,最近10多年间,世界500强等外资在江苏投资了600多亿美元,为其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同期在浙江投资的世界500强仅有54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额分别为江苏的31.8%,上海的18.0%。
浙江吸引外资不仅数量少,而且在城市分布上也很不均衡。宁波达到12.47亿美元,杭州、嘉兴、湖州等市在3-6亿美元之间。而台州仅为0.1亿美元,丽水为0.12亿美元,衢州为0.2亿美元。从资料来看,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大多集中于长江3角洲地区。另外,来浙江投资的54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落户杭州,占据全省总量的43.5%,宁波紧随其后约占40.9%。在衢州、丽水等诸多城市至今尚无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投资。
显然在这1轮吸引外资上,浙江落后于周边沿海地区。
2003长江3角洲主要城市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城市(上海及江苏) 上海 南京 镇江 无锡 常州 苏州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50.30 15.02 5.01 17.40 5.61 48.14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城市(浙江省) 杭州 宁波 嘉兴 湖州 绍兴 舟山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5.22 12.47 4.81 3.85 3.82 0.11
资料来源:《2003上海统计年鉴》、《2003江苏统计年鉴》、《2003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改变现状与谋求发展
浙江在上1轮经济发展的资本供给基本是内生型的。虽然在目前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就长期而言,必须通过引进外资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和优化,否则很可能在新1轮的增长中处于劣势。现在各地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以浙江嘉兴为例,嘉兴处于上海浦东、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的交汇处,因此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02年合同利用外资20.89亿美元,跃居浙江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4.81亿美元,增长77%。引资质量同步提高,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66个,占合同利用外资总数的66%。2003年1-9月份,嘉兴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72家,同比增长了60%;合同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82.8%;实际利用外资5.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9%。①同时浙江省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在嘉兴规划1个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与苏南、上海相适应、相抗衡。在搭建的这个全新开放平台中,省政府给了比上海“173计划”更优惠的政策,它包含了诸如上海“173计划”中的“财政封闭在区内滚动开发”、“土地用地指标在全省范围内平衡”等政策。除此以外,在这个经济开发区中,企业所得税还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这1条在“173计划”中是没有的。
1向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吸引外资的心情也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2003年之前经济总量在浙江位列第3的温州,尚没有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现在也传来了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世界500强在温州设立采购、销售中心的消息。1系列招商引资措施出台之后,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已大幅度提高。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发生省份转移,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增幅达30.8%。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由于在前1轮引进外资上的落后,事实上已经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按惯常的思路,浙江已经很难撼动上海、江苏的优势。尤其是,2003年4月上海市正式实施所谓的“173计划”。根据这1计划,上海市在原嘉定、松江、青浦的3个市级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确定共计173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园区,采取1系列优惠措施降低试点园区的商务成本,旨在使其成为上海商务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务的“高地”、外商投资的“福地”。无疑,这1计划给浙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浙江给出的对策是“以民引外,以外促民”。据研究,90年代初期以来,500强进入中国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90年代初期的低成本战略,到90年代中期,500强趋向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产品)的投资,同时带动其海外供应商追随性投资,而到90年代后期,500强更趋于以收购、兼并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这样不仅能快速占领市场、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还能使其迅速本土化。 ②或许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来讲是1次难得的机会。并且,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嘉善县是1个没有什么森林资源的地方,但是它在台资和民资的相互带动下成为胶合板生产能力占全国3分之1的木业大县。
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