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固定成本和利润最大化辨析

2017-12-19 04:4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固定成本和利润最大化辨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毕业
毕业


正解:
  《现代经济学辞典》注解:【固定成本】对企业来说,短期是指生产要素不能变动的1段时间。这些要素就是所谓的固定要素,其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出的而变化。(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出版社,戴维•皮尔斯主编,毕吉耀、谷爱俊翻译,1992)

2、主流的运用
  实际上,任何生产都假以时间而进行或完成。但是以上固定成本概念不适当地抽取掉时间因素,导致固定成本变成和任何1个因素都无关的常数量。
  在这种概念之下,类似3峡大坝的投资这种不能变动的要素,经济学家不是按照时间分摊投资费用,而是将之全部分摊在所发出的千瓦时上,这样1来,经济学家画出的利润曲线在3峡大坝投资完全回收之前永远都是负值。换句话说,这种“利润”的计算完全依赖于1种心理因素,全看当事人怎么想了。
  故而,主流经济学的利润-产量曲线无1例外地是经过1番巧妙的数学造作之后,被表示成为1个3次曲线,先是下降,越干亏得越多,在亏损达到极大值后转而上升上升达到1个顶点然后再下降。
  有时我们在现实中也会遇到这种思路的人。比如乘坐出租车,就听到司机诉苦说:干出租这行苦啊!1睁眼就欠了别人2百多,大半天都是给别人干的,只有这后几个钟头才是自己的。
  这种自己找个“说法”的思想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自己的说法并不能或不适宜为经济学所学术化。投资回收的思想中包含的“利润”和会计学上“单件利润”概念中的“利润”2字是不同的,所以,用常数的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得到的平均固定成本AFC概念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它根本就不是平均成本中所包含的固定部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2+2的解读
  在2+2理论看来,固定成本并非其词面所示的含义。固定和非固定是对于1个参照的空间或纬度而言的,这个参照纬度就是“产量”。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是相对于产量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因素,而不是相对于所有参数都不变。固定成本不随产量而变,但是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可以用“随时间改变而与产量无关的成本要素叫做固定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成本因素不因生产与否而发生,比如场地房屋和工具设备的租金、比如贷款的利息、比如设备的折旧计提、比如固定人员的工资、比如初次投产的投料费用、比如设备的预热费用、比如办公费用等等,这些费用往往既便是停产都会发生的,它们仅仅是时间延续的结果。
  因此,随着产量变化的时间变化附带形成了固定的费用,即固定成本或固定费用。相对应的,和产量成比例的费用,比如1件产品所定额消耗的材料的费用、能源的费用、各种计件性质的工资等等,就叫做变动成本或变动费用。

4、固定成本和利润计算
  这样1来,在单位产量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和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固定费用不变的假定下,总成本就可以按照下式简化计算,这里完全不必要抽取掉时间因素,从而将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 
  在产量Q对应的生产时间T内的总成本TC=单位产量的变动成本Cv×Q+单位时间内的固定费用Cf×T
  (请注意,这仅仅是简化计算,其前提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如果Cv和Cf不是常数,而是产量和时间的函数,则上式就应该是TC=∫CvdQ+∫CfdT)
  附加条件“产品的市场售价P不变”,则收益可以简化计算为TR=PQ(同上道理,如果假定价格P和产量有关,收益计算式应该为TR=∫PdQ。对此问题,敬请再次参阅前贴“收益计算及相关问题浅谈”,链接地址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593)。则进1步地,利润的计算方法就是:π=TR-TC=PQ-CvQ-CfT=(P-Cv)Q-CfT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等式两边同除以时间T,得到:π/T=(P-Cv)Q/T-Cf
  π/T即平均获利速度,平均获利速度的最大化是厂商生产的真正目的(《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语),而Q/T就是平均生产速度。因此,上式说明,利润最大化(实为平均获利速度最大化)惟1地取决于生产速度,或者说生产能力。π/T 的最大值发生在Q/T的最大值时,而Q/T的最大值就是由技术方案所确立的设计生产能力。
  主流经济学对最大值问题,往往是用求1阶导致为0的方法,往往不顾函数的具体形式即不顾是否有非边界上的极值点存在。而上面导出的式子则说明,获利速度函数是1个以生产速度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的函数,其最大值在右边界上。只需要将自变量的右边界值代入即可,无须劳驾什么求导和拉个浪日函数。
  平均获利速度π/T最大值点存在于生产速度最大点,这个原理要求所有的厂商1定会谋求开足马力生产和发挥由设备所限定的最大潜能,现实中厂商也是这样做的。而主流经济学的生产理论要求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如此这般地调整不知所云的产量,令厂商们如坠5里云雾之中,反而嘲笑主流经济学家的滑稽可笑。出洋相的原因之1就是给出了1个不正确的“固定成本”解读,没有真正把握什么是“固定成本”。
  基于上述对固定成本概念的辨析,我们可以知道,类似“平均固定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在和它无关的产量上作1平均分析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

    上一篇:富豪们是如何成功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