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06大以来,企业界谈的最多是“国退民进”、“国有股减持”,企业如何改制等1些问题,企业的整体价值如何确定,将是企业、国家和资产评估机构、企业职工等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确定企业的整体价值呢?
目前国家评估准则和规范列出了1些评估方法,最受推崇的是重置成本法和未来收益法。 那么如何看待用重置成本法确定的企业整体价值呢?
在此我们假设被评估的企业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处于清算状态的企业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回顾重置成本法的评估工作流程和评估方法
先回顾1下重置成本法评估以企业整体产权转让为目的的企业整体价值的工作流程和理论方法。假设转让是竞争性转让,即可由多家企业竞标投资被评估企业。
1般情况下,在资产评估前首先由被评估企业合理剥离资产,做到“合理剥离,填平补齐”企业资产,即在确定企业评估的具体范围时,企业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纳入评估范围的企业资产的产权必须清晰,且由被评估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2.在产权界定范围内,对企业中存在的生产能力闲置或浪费,以及某些局部资产的功能与整体资产的总体能力不1致等情况,按照效用原则进行企业资产重组,重新界定企业评估的具体范围,以避免被估企业的权益损失。
企业资产重组主要有两种方式,其1:对资产进行“合理剥离”,即将企业中闲置资产、无效资产在进行企业评估之前剥离出去,不列入企业评估范围。其2:是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即针对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保证企业生产的协调和平衡,使企业形成1个完整的生产能力及获利能力的载体。但须注意,不论是“合理剥离”还是“填平补齐”,都应以企业正常的设计生产经营能力为限,不可以人为地缩小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获利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上述工作可在企业清点资产前完成,接下来进入评估程序,包括确定评估目的、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评估范围、具体评估作价、形成评估报告等评估工作流程。在评估报告上我们可看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负债等信息。
具体评估作价阶段,1般是对企业具体评估范围内的资产及负债逐1进行评估。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被估资产的价值,就是假设在评估基准日重新购建被估资产所需的费用减去资产的3项贬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后的价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1)
2、重置成本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理论缺陷及修正意见
缺陷1:没有考虑人力资本价值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企业各资产的价值,其前提是:企业利润(获利)全部由企业现有规模的非人力资产所贡献。这显然是不对的,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至少包括企业的非人力资产和人力资产两部分,当然外部因素也很重要,暂且不谈这个。例如高科技公司(如软件开发业)的整体资产评估,其资产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将会造成价值偏低。而实际上公司在人力资本上可能投资较大,如对新员工的培训、海外深造等。这部分投资进入了企业当年的管理费用,没有形成资产。可这些拥有高新知识的员工将是公司将来获益的基础。如果忽略此价值,肯定造成评估值偏离了公司客观价值。
可用类比法修正,如用评估出来的净资产乘以人力资本修正系数。
缺陷2:企业各资产能长久协调的假设不符合实际
重置成本法假设公司的各资产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正好满足公司的设计生产能力。实际上没有1个企业的资产能满足这1条件。现举例说明,假设企业由A资产和B资产构成,A资产的物理寿命20年,经济寿命15年,而B资产的物理寿命10年,经济寿命7年。A资产是企业的主导资产,B资产辅助A资产完成企业的整体设计生产能力。评估基准日时,假设都是全新资产,其价值就是A资产与B资产的价值之和。而实际上,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公司运行7年后,将面临重新购置B资产。那么7年后购置B资产的投资在评估基准日时没有被考虑,也就是说购买该企业的整体资产在资产整体协调上存在瑕疵,即购买的是7年后不能发挥整体效益的资产,而评估时是按照能够发挥整体效益的假设进行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