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体的青少年正式“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02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本文试图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认识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呼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是一个相对缺乏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能力,相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鉴别能力的特殊群体,他们易被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内容、虚拟的交往方式、刺激的网络游戏所吸引,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网瘾。据2000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万[1]。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认识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2]。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3]。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4]。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5]。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四类:(1)网络色情成瘾。这类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下载、观看交换色情作品。(2)网络交际成瘾。这类青少年沉迷于利用QQ、MSN等聊天软件、网站聊天室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3)网络游戏成瘾。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这类青少年沉迷于查找和收集网上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产生心理依赖[6]。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无序化,师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