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案例(4)
2013-07-15 01:12
导读: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C且EF=AC, 同理可得:GH∥AC 且GH=A
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 EF是ABC的中位线,
∴ EF∥AC且EF=AC,
同理可得:GH∥AC 且GH=AC,
∴ EFGH,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板书)
其它解法由学生口述完成。
8.一种引申——课堂因你而让人回味无穷
问题: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论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作为作业完成。)
9.一句总结——课堂因你而彰显无穷魅力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另附作业)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
1.问题
2.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做一做
5.练习
6.小结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如何将一个任意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这一问题为出发点,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为桥梁,探究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在本节课中,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在此过程中,笔者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强调转化、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恰当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节课中学生的“同一法”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尽力放手让学生们探索和创新.但仔细想想,他们的那些“创新”都局限于事先设计好的范围之内,而本节课中学生的“同一法”却是从变化的、动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设”,课堂因此而变得更精彩。笔者深深地感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听到孩子们心声的课堂。因为只有融入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爱,课堂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