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ASP的人事管理系统(5)

2014-06-28 01:11
导读:脚本中来产生对数据库的连接,并从数据库表中读取数据,形成实际要使用的对象集合。而且,对于数据资源,提供了应用程序一级的界面。不过,ADO并不
脚本中来产生对数据库的连接,并从数据库表中读取数据,形成实际要使用的对象集合。而且,对于数据资源,提供了应用程序一级的界面。不过,ADO并不与数据资源直接,而是基于OLEDB标准的对象模型的中间界面,OLE DB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各种各样的数据存储提供一种相同的访问接口,使得数据的使用者(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访问各种数据,而不用考虑数据的具体存储地点、格式和类型。在使用上相对简单、易用、高速、低内存资源消耗。如图2.4所示,ADO 位于ODBC和OLE DB上,与ODBC标准对SQL数据源相比,OLE DB针对更广泛的任何数据存取。要访问非数据关系数据库或Web中访问数据库,只能使用ADO。

ADO是一组优化的访问数据库的对象集,为Web数据库开发者提供完整的网站数据库解决方案。ADO可以与ASP紧密结合,运行在服务器端,从而制作出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网页。ADO除了支持各种数据库平台外,它还支持VB、VC和Script等多种程序设计。

 SHAPE  \* MERGEFORMAT

图2.4 ADO的存取结构

在ASP中,ADO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库访问组件(Database Access),ADO包含一般在ASP中使用的所有对象。ADO是由ADODB对象库与表2.1所示的子对象及数据集合组成。

表2.1 ADO子对象及数据集合

ADO通过下面几步来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10]:

1.创建一个到数据源的连接,边接到数据库,或者开始一个事务;

2.创建一个代表SQL命令行的对象;

3.执行命令行;

4.如果返回以表格形式组织的数据,则将它们保存在缓存中,产生相应的数据集对象;

5.通过数据集对象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

6.更新数据库,如果使用事务,确认是否接受事务期间发生的数据变化;

7.结束连接和事务;

使用ADO的目的是进入数据源,使得修改,更新数据成为可能。在利用ADO技术进行数据库网页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即后台数据库,一般可选择SQL Server或者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本次的是以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2.6 可行性分析 2.6.1 技术可行性

    1. 关键技术分析

服务器端采用以下几种软件的组合: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Web服器)+ASP(Active Server Pages编程语言)+Access(数据库)这是很多成功网站所采用的明星组合,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快速的运行。在网络开发的众多语言中,IIS+ASP+ACCESS的方案组合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它们在搭建Browser/Server结构的三层模式网站上相对容易,现有的很多网站都是在异地网络上托管的,对方的服务器一般只提供FTP的权限功能网站用户使用,且此方案中ASP可以通过ADO技术不用在服务器端进行人工设置,写人程序代码就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库,实现了信息的动态存储。所以它们成为众多的基于Web下语言开发中的主流方案。

2. 开发人员

有了成熟的技术,人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让不了解这些技术的人来设计,不仅仅是延误时间,很有可能整个系统的开发会停滞不前。而我本人作为整个系统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对这几种软件有较好的把握,并能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应用,我也曾经运用这样的技术进行过类似的软件开发,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因此具备了技术可行性。可以保证系统设计能按照老师布置的要求如期完成。

2.6.2 可行性

ASP + ACCESS组合它操作简单是其成功最主要的方面。但是,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是的。本系统的采用ASP +ACCESS组合,在保证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自由软件降低了开发系统的初始,因此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2.7 本章小结

本章是该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依据,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及开发工具。最后进行了系统可行性分析。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人事部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因此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要实现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3.2 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

1.个人短信息管理:包括接收、发送及查看个人短信息的功能。

2.信息管理:包括公司动态、工作计划、客户电话、常用网址、邮编区号等公共信息;每个用户都可以查看相关信息,但只有系统管理员和公司领导具有管理权限。

3.管理:包括公司最新通知及通知的管理;每个在职员工可以查看

      [5]           

上一篇:论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背景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变革型领导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