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570户企业2002年计划投入比2001年增长28.4%,2003年计划投入比2002年增长20%,年平均增长率24.2%。但从调查统计看,虽然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远。在被调查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
5.下一步规划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据统计,570户企业下一步规划建设项目合计为2183项,ERP、OA(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是企业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其中,336户企业将建ERP项目,占59%;243户企业将建OA占42.6%;242户企业将建企业内部网占42.5%;174户企业进行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建设占30.5%。
三、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几个关键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而且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想取得圆满成功,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加以关注的。
1.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在飞快发展,企业信息化是多类系统的集成,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也不是一个阶段能完成的。从管理的角度,它如同企业经营的产品,需要不断的维护,才可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性。
2.企业巨额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密切配合企业管理重组。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职能部门众多且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能力,企业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根据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过程化、组织扁平化、功能系统化”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组,十分迫切。同时要着力进行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设计与建设,全面转变和更新企业经营思想观念,注重员工创新意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3.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树立“人才是根本”的信息化人才观。目前,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精通情报信息的人可以使工作效益成倍提高,因此把信息人才的培养当作一种新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各公司的主要课题。信息人才应具有特殊的知识智能结构,包括熟悉专业,能较深入地研究科研、生产或企业管理所涉及的领域;知识面广,具有社会视野和市场感知能力,对国际国内形势有较强的观察力;掌握信息分析方法,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竞争对手的意图、实力等因素作出准确判断,成为企业伸向社会的触角。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实事求是,超前规划,逐一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到实体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适度超前,同时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当好高骛远,企图一步到位。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应用出发,本着够用、好用的原则,从小投资开始,从一个一个子系统开始,根据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来选择企业所需的管理系统。例如,如果企业现在首要问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获得市场信息及发布产品信息,可以先开通Internet;如果是客户服务问题可先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这样企业既很快地提高管理水平,又可把有限的资金分步投入到急需的项目中去,确保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得到合理的利用。
5.信息化建设投资比例的协调。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硬软件投资比例严重失调。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之快,使得投资再大,计划再好,也难以保证硬件具有较长时间的先进性、适应性,任何没有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网络解决方案”都可能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硬件的投资上,一定要根据当前以及稍超前的需要,购置设备,要让每台设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否则投资很大的设备很快过时,甚至无法满足应用的要求,使企业信息化工作处于被动。例如某大型施工企业花费了几百万构造的网络闲置,可能等到需要时,网络的带宽、速度、结构等都不能满足要求了。现在的信息技术市场,尤其是计算机市场完全使企业可以“零库存”的方式实施信息化。由于计算机等硬件的价格性能提高很快,无形磨损大而迅速,因此硬件的购置要规划,采购和预付款的时间不要提前太多,要注意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比例,注重软件的开发或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