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核心竞争力谈我国超市自有品牌的开发(1)(9)

2014-10-13 01:15
导读:(6)成立连锁超市协会,维护超市品牌。维护超市品牌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维护“超市=廉价销售 优质产品”的行业整体形象,使“超市”这两个字作为

(6)成立连锁超市协会,维护超市品牌。维护超市品牌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维护“超市=廉价销售 优质产品”的行业整体形象,使“超市”这两个字作为行业共同品牌发挥其应有的“品牌号召力”;二是对超市店牌进行协调与治理,避免出现雷同店牌,维护优秀超市的品牌形象与品牌的独特性。
美国营销战略专家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在《二十二条商规》中告诉企业:“你不要试图变得更好,而要试图变得不同”。当一个超市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品牌号召力时,它自然具有了不可替换的竞争上风。
3、品牌决策。超市自有品牌的选择,一是考虑采用超市名称作为品牌还是另外寻求其它名称。采用超市名称作为品牌在品牌导进期,有利于品牌的推广,但假如出现题目,不仅会影响自有品牌的销售,也将会影响到整个超市的声誉。所以,超市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品牌第一。寻求其它名称,会增加促销本钱,优点是可以为产品选择恰当的品牌,并且,该品牌一旦出现题目,对超市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采用同一品牌还是多个品牌。采用同一品牌用度较小,但并不一定适合每类产品,也有一损俱损的缺点;采用多个品牌则可以为每类产品取上最佳名称,但相应的设计、制造以及促销用度将增加。
4、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自有品牌经营过程中,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及价格的竞争力,稳定、可靠的生产基地也是关键。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委托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加工,即定牌生产,这些企业应该有较强的生产设计、加工能力以及完善的质量治理体系。超市作为需要信息的收集地,应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生产方。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由于生产企业和超市的密切合作,形成产业链,终极会给参与各方带来更大的利益。二是自设生产基地,也包括超市通过参股、控股、吞并、独资等方式进进生产领域。自设生产基地较之委托生产协作性要强,协作关系更密切。由于生产业务与批发业务同一于超市主体,有着共同的利益与目标,同时,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交易用度,进步营运效率。如美国的SAFEWAY连锁超市,自有商品中的一半是团体下属加工生产。五、结束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超市正在以稳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遭遇惨烈的贸易竞争。在超市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经营环境中,要想达到既能降低进货销售本钱,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的商品之目的,开发和经营自有品牌的商品是一条有效途径。自有品牌的出现是贸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市为了突出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无形资产而采取的一种竞争策略,拥有自有品牌除了获得流通产生的利润之外,还可以获得品牌提升所产生的额外利益;制衡着名品牌的发展,或者说重新分配市场份额,达到重新分配利润的目的。通过利润重新分配,全面改善零售业利润环境,达到长期发展以及良性循环的目的。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同一设计,同一货位,同一价格等上风,可以形成系列产品,也是我国超市进步竞争力的出路。我们有理由相信,超市自有品牌必将成为超市的“利润增长数”。【参考文献】
[1]周绍明p《企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 经济治理出版社,2003年第3期
[2]徐郑慧p《浅谈我国超市的发展战略》p贸易研究, 2000年第8期
[3]贾独俊p《治理革命---未来大型超市的曙光 财经贸易,1999年第4期
[4]杨守平p《在竞争中规定超市生存线》 贸易企业治理, 2001 第9期
[5]黄维梁p《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零售企业之策略创新》p贸易研究2003 第9期
[6]吴佑夫p《品牌营销》p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7]迪尔德丽,布瑞肯里奇:《品牌的革命》 电子产业出版 2002年第2版
[8]埃里克?乔基姆塞勒《品牌治理》(《哈佛贸易评论精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官建成 《市场营销界面治理的实证研究》中国治理科学,1999年第2期
[10]刘岳生 《百货业面临的挑战》贸易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上一篇:谈合资企业的跨文化治理创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