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与企业党组织(下)((3)
2015-01-07 01:01
导读:,深圳:《深圳特区报》,1999年。9月23日第7版。 [54]访谈记录:9-1。 [55]访谈记录:10-1。 [56]郑煦林,(福建师大经 法学 院 研究生 ), ,福州:《福建理论学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改组>,深圳:《深圳特区报》,1999年。9月23日第7版。 [54]访谈记录:9-1。 [55]访谈记录:10-1。 [56]郑煦林,(福建师大经
法学院
研究生),<私营企业党建面临的题目及对策>,福州:《福建理论学习》,1997年,第1期,页23-24。 [57]访谈记录:7-6。 [58]李静唐金风,<如何加强私营企业党员治理教育工作>,沈阳:《党员特刊》,1998年,第2期,页15-17。 [59]张明智,<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不转组织关系的几种心态及对策>,沈阳:《党员特刊》,1998年,第7期,页16-17。 [60]李静唐金风,<如何加强私营企业党员治理教育工作>,页15-17。 [61]访谈记录:7-6。 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对非国有企业内党员治理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产权题目。正是由于上级党组织对于非国有企业没有财产所有权,所以,它们也决定不了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不了这些企业的人事安排,也不能通过这种人事安排给企业中的党员分配各种物质利益,从而也不能控制这些企业中的党员的行为。这是上级党组织在非国有企业中建立党组织,面临重重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