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制度创新: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2)

2015-02-24 01:00
导读:3.决策盲目,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

  3.决策盲目,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经济社会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过分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在多元化题目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先后走进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与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一些民营企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一拍脑袋便进进了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很“风光”地投进巨资后令人遗憾地大败而回。
  4.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能够相互调动的资源不能相互支撑,战略与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一个战略其本身实际上并无所谓对错,而只有对本企业适合不适合之分。同样一个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可能是致胜的“宝贝”,而对于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是跌进万丈深渊的“陷阱”。当一个企业制定了一个与自身不适应的战略时,其战略越宏大将会使企业越被动。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的局限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国有贸易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参与。
  
  三、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产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即是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条件,而其本身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
  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治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治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学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回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治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存控制权和剩余价值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楚公道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要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进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治理才能进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固然使民营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公道化。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公道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进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尽对份额,从而进步收益的尽对额度。
上一篇:关于实现柔性组织治理的几点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