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1)(3)
2015-03-23 02:35
导读: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太先生就具有这种敏锐观察、敢挑战风险的优秀品质。他创立的“东京通讯研究所”,初始默默无闻,靠借贷发工资。当获悉美国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太先生就具有这种敏锐观察、敢挑战风险的优秀品质。他创立的“东京通讯研究所”,初始默默无闻,靠借贷发工资。当获悉美国倍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发信息后,立即捉住契机、买下专利,集中气力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凭其质量好、重量轻、本钱降低70%,竞争“电子管收音机”市场。又通过“便携式”创意,3年占领美国市场,5年占领全球市场。可见,善捕捉创新信息,抢先开发高科技产品,是一条见效快的企业竞争力发展捷径。
二是培养“厚积薄发、慧眼独具”的超前思维能力。尤其是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培养更显得突出和必要。它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功底扎实才能厚积薄发;二要有丰富的实践积聚,勤于观察、功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三要有超前思维,不受传统束缚,勇于开拓、创新。例如,美国的比尔·盖次,靠软件开发成为世界首富,当互联网兴起时,盖次没有看到它的巨大商机,仍全力发展个人主机,结果当网景公司开发出互联网“导航者浏览器软件”而畅销世界时,盖茨才意识到失误。于是,集中精力研制“探险者浏览器软件”,才重新夺回霸主地位。后来,盖茨总结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可见,企业不进行创新,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个人不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也会在知识经济大潮中落伍。所以,培养大批理***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超前思维能力的“领军型”人才,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
3.要关注科技创新,培育大批优秀的原创人才。“原”,源的古字,起始和起源;“创”,开创或首创。“原创”人才,指的是善驾驭“原创灵感”的科技攻关人才。综观古今,任何原创理论或原创事物,都是那些具原创力的人,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积聚中,先是萌发奇想,继而大胆创新,终极以其创造性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原创”的孕育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无意识阶段:主要是“萌芽态”、无意识的一些“闪光点”。中外不少“原创”事物和具“原创力”的人,都是先有理论和实践的长期积聚,在诸多无意识的闪光点碰撞中,因某社会现象的偶然触发,“打个闪”便灵感突现。如,科学大师牛顿和他的物理定理,瓦特的蒸汽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日本的“西武文化”,美国麦当劳的“掌声奉送文化”,中国的“大庆精神”等。这些原创式成果,都对推动历史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并且恒古流传。
二是有意识阶段:即,通过“偶发事件”(萌芽态闪光点)进行观念创新或科技开发。如“松下理念”创新,就是在一次公司会议上,松下幸之助问:“有顾客说,松下是制造什么的,你怎样回答?”一位业务部人事课长答“松下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结果遭社长训斥:“不会创新人才的公司,就制造不出好的产品,松下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社长的训斥使员工震动,偶然的问话,成为员工共叫,形成了松下精神——“培育人才”的公司。
三是创新、开发阶段:即将观念形态的意象,创新为理念形态的文字。如飞利浦理念创新,初始是老总训词:“每个人与世俱来都有一份驱使自己不断创造的潜伏本能,无论是小孩涂鸦或是建立企业,都是这份不可言喻的原动力在默默支持,这个潜能就是渴求知识、不断创造、追求卓越,务求世界变得更美好”。一句话提炼,“让我们做得更好”! 其他,如日历精神“和、诚、开拓”;春兰精神“春兰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上”等,都有一段传奇性故事,创新出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原创式科技成果研发,同样遵循此思维规律。所以,善驾驭原创“灵感”的科技人才,是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要大力培养和发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要紧扣企业内外创新,铸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企业内部渠道看,应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要对全员职工进行创新教育,以强化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同,营造人人重视、个个关心的氛围;二要从整合公司资源进手,集中进行某一领域的“差异化”创新运作,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体制、制度、机制、文化和核心技术;三要从可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中,找准适合本公司发展个性的关键要素,集中进行研发、创新,促使它尽快形成唯我独占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