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1)(3)

2015-06-24 01:06
导读:1.经营治理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由于经营雷同化,只能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缺失。而且

  1.经营治理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由于经营雷同化,只能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缺失。而且很多企业存在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倾向,国有外贸企业难以控制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尽管国有外贸企业中有不少大团体,但却是治理疏松,团体总体经营战略实施不畅,此外,团体内部治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治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2.经营模式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多数从事的是进出口业务,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使国有外贸企业的货源日益紧张,传统的“收购制”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在经营方式上,国有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灵活贸易方式很少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
  3.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国有外贸企业体制僵化,缺乏公道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机制,压制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纷纷跳槽到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外贸企业和治理先进、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甚至一些把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职员自行创办外贸公司。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
  4.整体竞争力偏弱
  尽管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有着较长的经营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贸经营经验,但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之自身适应能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多数国有外贸企业还未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能给用户带来逾额价值,支撑其进进多元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很多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不稳定甚至亏损。究其原因,则在于公司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熟悉不足、重视不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缺乏,很多公司发展战略不明晰,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些都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充分熟悉核心竞争力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国有外贸企业高层治理职员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建立持续竞争上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熟悉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高层治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国有外贸企业要在研究市场成长趋势和竞争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把握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行业的发展动向,选择符合市场现实和未来需求且自己又具有经营上风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以此来制定和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要立足挖掘并充分发挥国有外贸企业在多年经营基础上形成的销售渠道和信息网络上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核心主业,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公司各部分的协同、配合与努力,因此必须由公司高层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领导,在使公司上下同一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通过公司内部积累和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制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治理、产品、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国有外贸企业可以依托多年外贸经营形成的营销渠道、信息网络和品牌上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给用户带来特殊效用的技能、方法和能力,积累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通过跨部分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实现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上风互补和整合,进而构建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要求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要倡导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环境和企业文化,鼓励治理制度、经营模式、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
上一篇: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安全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