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2)
2015-12-04 01:17
导读:亚洲新兴产业化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后起之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新兴产业化国家发展迅速。其良好的经济发展远景、巨大的市场潜力以
亚洲新兴产业化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后起之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新兴产业化国家发展迅速。其良好的经济发展远景、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2004年东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进量增长达到46%,达到1050亿美元,大约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23%。
中东欧、亚洲、中美洲和非洲成为国际投资热门。这些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趋于稳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大量的外资涌进这些地区。同时,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本钱较低,发达国家或者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区域的企业劳动力本钱日渐增高,市场日趋饱和,为了进一步降低劳动本钱,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它们进行产业的梯度转移,立足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纷纷到泰国、越南、巴西、印度尼西亚、匈牙利、俄罗斯、南非等社会经济环境较为稳定、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或进行技术输出。
对外直接投资以市场导向型为主要形式。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以为,对外直接投资根据其动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进进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多采用市场导向型,即对外直接投资更注重市场容量和份额。
投资主体多样化,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加快。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为大型跨国公司,人们也总以为跨国投资必是大型跨国公司所为。这种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格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尽快融进世界大潮,大批中小企业也纷纷加进跨国投资行列,成为中小型的跨国公司。同时,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也为中小企业进进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一些国家对外资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捉住了历史机遇,采取“走出国门、博采世界之长”的战略,将经营和生产据点设在劳动力、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具有比较上风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一道国际投资的亮丽风景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进步促进了知识全球化的发展,并使单位本钱急剧下降从而刺激信息市场的需求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标准化,以及其他服务本钱的下降,给中小企业以低本钱在全球范围配置劳动力和资本资源提供了条件条件,也为进进其它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不仅使投资活动变得更易于控制和形成预期,而且使投资者对投资活动的分析更加受到其他投资者信息的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知识经济全球化使竞争从有形资本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资本的竞争,从土地、资金和劳动人口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本、资金、信息和知识的竞争,并且国际贸易中比较上风原理也面临着内在的重大调整。自然禀赋不仅仅是土地、人口、资源、技术和资本,还加上了创新技术、信息资源和知识思想潜力等无形禀赋。信息资源、创新能力和知识要素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竞争的新要素。信息和知识可以为厂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单位生产本钱下降从而获得本钱上风,或者为厂商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差异性战略,或者为厂商提供选择合作伙伴组成战略性同盟的贸易机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更富有竞争性,但同时也对厂商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合作将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 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由于知识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取代物资资本的互补性,从而改变了传统产业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附属地位,企业之间相对地位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质量、数目。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大企业几乎毫无区别。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网络建立
国际关系,分享全世界最前沿的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与技术信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只有至公司才有技术气力进行的技术转移。现在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营销网络经销产品,每个中小企业致力于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就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以往中小企业获取信息落后于大企业的局面,打破了大企业在信息拥有方面的垄断上风。总之,在这个时代,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进步,为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一项服务,它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世界各地获取信息并组织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