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与竞争上风:一个企业社会学视角下的(4)
2016-01-02 01:07
导读:牐 四、 网络 资源与竞争上风 牐 1. 企业 资源与网络资源 牐 企业资源按照barney(1991) 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类: ①物资资源,如物资技术、厂房设备、位置、获取
牐 四、 网络 资源与竞争上风
牐 1. 企业 资源与网络资源
牐 企业资源按照barney(1991) 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类: ①物资资源,如物资技术、厂房设备、位置、获取材料的通道等; ②人力资源,如经验、判定能力、天资、洞察力、关系及培训体系等; ③组织资源,如正式的报告结构、正式与非正式的计划、控制与合作系统,团体间、企业内、企业间及其与环境的非正式关系等。也有的学者将资源定义在一个较狭窄的范围内,如daft 以为资源是企业所控制的、并能用以制定和实施战略以进步效率和效果的因素; grant 以为资源是生产过程的投进要素。但笔者以为,这种以拥有或可控制为标准的定义,势必会忽视一些不能或不易为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或者说企业能对其施加 影响 的资源) ,如企业的 社会 认知资源及其他外部性资源;同样,假如以投进要素作为标准,则一些经投进后再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无形资源也可能被忽略。所以,以功效为目标,对资源赋予一个更宽泛的含义是可取的,即凡是能潜伏地或实际地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所有事项都应视为资源。 牐 资源基础论观点以为,资源异质性是获取竞争上风的条件,差异化能力是维持竞争上风的源泉。我们说,在信息有限、熟悉存在偏见及因果关系模糊不清的条件制约下,企业关于选择和积累资源的决策是符合 经济 理性的。但它明显忽视了资源及市场的所有权特性,没有考虑到影响资源选择的社会环境,如企业交易、网络纽带、制度压力等,也没有考虑到此环境是怎样影响到企业差异性的。这种不足已经被很多学者熟悉到并加以了改进,如rindova 和fombrun (1999) 展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 分析 竞争上风来源的框架: 牐 图1 作者将竞争上风的来源从市场、资源以及宏观文化、微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了划分,按照我们上面对资源所进行的定义,可以将图1 上半部分看成是资源基础论和产业结构论所夸大的会产生竞争上风的资源类型,我们将其定义成“传统资源”。下半部分表明作者考虑到了社会的认知因素对企业竞争上风的影响,即个体、群体对企业的释义,如解释、理解、领悟、回因、推断和猜测等是如何影响战略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持续竞争上风的。当然竞争上风还将取决于外部社会认知者在产业领域对竞争条件的反应和修订,这是由于外部社会认知者的行为将影响到资源的分配、对成功的评价及产业范式的变迁,如关键的社会认知者和媒介等就能通过他们自己的解释和资源分配以影响整个产业范式的 发展 ,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上风的持久性。我们以为,这些人类释义层次上的影响竞争上风的资源是区别于传统资源而被拓展出来的“新资源”,是在一个企业———社会学视野下的资源类型。固然它们早就实实在在地客观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进到正式的资源 研究 框架之下。与传统资源相对,我们将其定义为“网络资源”。由于,这些资源正是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是企业内外社会关系网络相互嵌进的终极体现。那么,这就形成了一种夸大过程而非结果的观点,即网络是资源的触发器。 牐 这一触发资源的过程依靠的就是行动者之间在嵌进性条件下的持续互动。到此,我们就可以将影响企业竞争上风的这些资源类型都纳进到一个新的被拓展了的资源框架之内,即“资源= 传统资源 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一种用来感知和实施企业战略的特殊类型的企业资源(barney ,1991) 。不同于企业边界( 法律 边界) 内的传统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它更像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代表了企业获利机会的多少。因此,网络资源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资源的形成与企业特定的 历史 背景有关,它具有路径依靠的特征。也就是说,网络中前期的网络关系对于后期的网络关系(如有新网络成员的加进) 会有直接的影响。笔者以为,网络资源中最重要的两种资源类型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与吸收能力又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