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项目实施软件配置治理探析(2)

2016-01-22 01:13
导读:二、软件配置治理 软件配置治理(SCM,Soft Configure Management)的目的是在整个项目的软件生存周期内,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软件配置治理包
 二、软件配置治理  软件配置治理(SCM,Soft Configure Management)的目的是在整个项目的软件生存周期内,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软件配置治理包括在给定时间点上及时地标识软件的配置,系统地控制对配置的更改,并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维护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置于软件配置治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交付给客户的软件产品(如软件需求文档和代码),以及与这些软件产品一同标识的或为产生这些软件产品所要求的产品项(如编译程序)。  通过软件配置治理的更改控制和配置审核职能,项目能系统地控制对基线的更改和由软件基线库构造的软件产品的发布。  关键过程域包括实施软件配置治理职能的有关实践。标识特定配置项/单元的实践则包含在描述各配置项/单元开发和维护的关键过程域中。  1.SCM的关键活动  CMM中的软件配置治理包括了多项相关活动,包括版本控制、建立软件配置库系统、配置项变化的控制、软件基线记录报告等等。假如将SCM作为一个配置治理模型,应当夸大以下几点:  (1)任务清楚,责任明确  为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职员之间各种信息交流的顺畅和正确,首要题目是确立一个实施架构。通常是以“组”的概念细分一项工程中各类任务的执行单位,明确各组在开发和治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需要完成的工作,治理层面可由此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完成情况。总体设计者利用任务的展开方式进行任务分配,用网络图的方式控制各组之间的关系,包括时间进度计划和各组之间的接口等等。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治理是配置治理的基础,假如任务定义不明确,配置治理的实施也将难以保证。通过对任务的具体定义,把每一个子任务具体分配给某一个人往完成,这样就将对集体治理的任务细化到对个人的治理层面上了。   (2)建立软件配置治理库系统  建立软件配置治理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存放软件基线。它可以对软件配置治理进行多级控制,譬如在产品开发周期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力度的配置治理,随着产品不断成熟,控制力度也随之增强;提供对库中配置项的存储和修改的功能,支持在相关组之间和库中不同控制级间共享和传输配置项;支持天生软件配置治理的报告文档及软件基线内容的报告文档;有助于确保从软件基线库中发布的相关文档和软件产品的正确性。  (3)版本治理  版本控制是软件配置治理的基本要求,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恢复任何一个中间产品的任意版本。版本治理记录了所有库中代码和文档的开发历程,可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为调试代码、清除缺陷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版本治理支持并行开发和维护,为协同开发打下了基础。  (4)变化控制  在有配置治理概念的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改变都是在有效控制下的,包括软件基线的改变、配置项的改变。改变治理的一个基本项就是改变请求(CR,Change Request),在一个软件系统中描述逻辑上改变的实体。改变请求是由开发计划变化和错误报告天生的。在开发过程中,CR主要收集有关系统改变的信息。开发职员将一个新建或修改过的文件写进库中时,要指出相关的CR,文件名称和版本需在CR中登记。CR的终极版本包括逻辑改变的描述和所有修改的文件版本信息。由SCM组和SCCM(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审核要写进配置治理库中的新的软件基线。  2.软件配置治理工具  软件配置治理工具(SCMT,Soft Configure Management Tool)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软件配置治理过程进行具体实施,将抽象的软件配置治理工作转化为可鉴戒的、可操纵的具体执行规范。SCMT作为软件配置治理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软件配置治理流程,依据该流程,加之SCMT的辅助,软件配置治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序。  3.软件配置治理流程  SCMT将软件配置治理工作分解为项目建立、配置策划?项目策划、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策划?、CSCI进库(初始进库、更动进库)、软件题目报告、软件更动报告、更动出库、浏览出库、项目回档、项目导进、产品定义、产品出库、配置审计、配置追踪、状态报告等。  首先由系统治理员建立项目,将项目基本信息进库和创建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SCCB)用户、项目治理员;其次由项目治理员对已建立的项目进行项目策划,划分CSCI,一个项目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CSCI,包括将CSCI 基本信息进库和创建CSCI治理员、配置治理组成员,项目策划需要由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审批。  其次,由CSCI治理员进行CSCI策划,包括划分基线、为每条基线标识软件配置治理项(CMI)、确定CMI之间的依靠关系、创建一般用户,CSCI策划由配置治理组审批;配置策划完成后,即可进行初始进库(指CMI的初次进库,由权限用户操纵,由配置治理组审批)。有了已进库的CMI后就可以进行后续操纵。  SCMT中规定如下配置更动规程:配置更动针对的是受控库中登录的软件题目,配置更动实施前必须填写软件更动报告,经更动评审组评审通过,且确认评审结论为“按计划实施”时,才能从受控库中提出需更动的 CMI并实施更动。更动实施完成后,必须通过评审才能重新进进受控库。  更动过程在 SCMT 内分解为提交软件题目报告,提交软件更动报告,更动出库和更动进库。软件题目报告由发现题目的职员填写,不需要审批;软件更动报告由CSCI治理员填写,交更动评审组审核。在项目建立时或在接到软件更动报告后,建立更动评审组。根据所开发软件的关键级别和规模大小决定更动评审组规模的大小,构成职员应包括软件项目的治理职员、技术负责职员、总体设计职员、软件质量保证职员和软件配置治理职员,组成人数可视实际情况酌定。更动评审组收到软件更动报告后,分析此更动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并权衡其他的更动策略和方法,所涉及的有关CMI,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影响,更动所需的资源是否公道、充分以及对整个工程进展和经费的影响等。由此决策是否实施此项更动,并给出更动评审结论,同时由 SCCB签署该软件更动报告。  SCMT审查签署后的软件更动报告中的更动结论,清除题目时,形成“题目报告”-“更动报告”链并发布题目解决通告;暂缓执行时,不需做任何处理;按计划实施时,答应CMI更动出库。更动出库由权限用户依据签署的软件更动报告进行;更动进库由权限用户操纵,由CMG审批。  浏览出库指出于测试或阅读的需要对CMI进行出库,浏览出库不需要审批。  产品定义、产品出库、项目回档和项目导进由项目治理员操纵,由SCCB审批。要求出库的产品必须曾经定义过,要求导进的项目必须为回档项目。  配置审计、配置追踪、状态报告由SCCB、CMG、CSCI治理员操纵。  SCMT提供配置审计向导,引导用户完成配置审计处理过程。  在导进SCMT时应该本着软件配置治理关键域的核心思想,从现有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配置工具。需要夸大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工具都无法完全实现软件配置治理的目标与关键实践,在此也不排除自我开发的SCMT.题目的关键在于对人的培训,在使用工具的同时深化CMM治理理念,使整个软件项目团队在开发过程中确保质量达标。因此,手工操纵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软件配置治理实施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
上一篇:行业协会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