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契约治理现状分析(2)

2016-01-27 01:02
导读:股权分布状况分析:股权结构多元化对企业治理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上市公司股权一般都被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如表4所示,中国

  
  股权分布状况分析:股权结构多元化对企业治理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上市公司股权一般都被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如表4所示,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国有股权比重非常低,高达79.71%的企业的国有股权比重在1%以下,国有股权比重超过10%的企业仅占10.14%。如表5所示,高达62.31%的企业的法人股比例在50%以上,法人股比例在30%以下的企业仅占10.14%。高达75.36%的企业的流通股比例低于50%,流通股比例超过70%的企业仅占10.14%。
  2.上市家族企业董事会治理方面的现状
  董事会治理,主要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尽对规模和独立董事相对规模三个方面来考察。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实施对公司高层治理者激励和约束的执行部分,理论上讲,董事会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规模。规模过大会降低董事会的执行力,在企业的经营治理过程中充当一个橡皮图章的角色,导致董事会职能虚化的现象发生。从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董事会规模来看(如表6所示),73.91%的家族企业董事会规模在5~9人之间,其次是10~14人之间(约占20.29%),超过15人的企业只有3家,少于5人的企业为1家。
     独立董事本身独立于公司的治理层,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做出独立判定的交易或关系。因此,独立董事凭借其独立性、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更好地对上市公司的经理层进行监视,对其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还有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公司发展战略,并为企业提供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增加可以有效地进步公司的治理绩效,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但是,从样本数据来看(见表7),高达69.57%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并没有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其它引进独立董事的21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独立董事都在2~3人之间,只有2家企业的独立董事规模超过了5人。同时,从家族企业相对规模来看(见表8),69.57%企业的独立董事相对规模为0, 23.19%的企业的独立董事相对规模在20%~40%之间,只有一家企业独立董事的相对规模在40%以上。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上市家族企业激励机制治理方面的现状
  对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理人持股,可以激发经理人更加努力地为企业的目标服务,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委托-代理题目的出现。从实际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高层治理者持股状况还不太普遍,在69个家族企业中,有60个企业的高层治理者没有持有公司的股份,占样本企业总体数目的86.96%(如表9)。同时,从经理人的持股数目和持股比例的数据来看,目前上市家族企业持股的尽对数目和比例还不是很高。从持股数目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经理层持股数目低于10万股,大部分企业的经理层持股比例在10%以下(如表10)。由此可见,股权激励在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三、结 论
  
  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条件下,未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将尽对控制股权分红的方式、控制企业的决策与战略方向、控制企业运营治理。家族企业上市后,作为大股东的家族,其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制约。但家族企业独特治理结构,仍决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治理层的行为深深地烙下了家族意志。因此,在契约治理方面,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上市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核心题目在于如何配置家族企业内部的责、权、利,以有效地抑制代理本钱和避免道德风险,解决治理层的选择、监视与激励,并实现企业的科学化决策,它并不涉及一般的企业经营治理题目,但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为家族企业开展具体的经营业务奠定了基础。在家族企业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之间的巨大交易风险,随着职业经理的引进,家族企业必然会加强契约治理(李前兵、颜光华、丁栋虹,2006)。
上一篇:企业创新系统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