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上可持续竞争力塑造(1)

2016-02-06 01:05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上可持续竞争力塑造(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企业生命周期的
摘要:企业生命周期的传统理论与塑造可持续竞争力存有矛盾。但是在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上塑造企业持续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而,应针对目标模糊边界、战略模糊边界、方向模糊边界和出路模糊边界的各自特点,寻求企业竞争力的制高点。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竞争力;模糊边界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气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而每一个企业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自身的持续竞争力。由于受到生命周期的限制,企业的老化和消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尤其是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更成为企业发展的陷阱。因此,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上持续竞争力的塑造,实施以长期生存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题目的提出
  1. 企业生命周期的传统理论。企业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企业的生命力长期以来都备受关注。传统的理论以1965年美国学者J. W. 戈登尼尔的“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朽迈”为开端,进而有美国劳伦斯·米勒的“四季理论”,此后又有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对企业寿命的研究,而以美国治理学家伊查克 · 爱迪斯于1989年提出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为著名。在《企业生命周期》这本著作中,他根据风险偏好、期看值、资金、责权、主导部分、目标导向等因素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AEI、CAPI分析。这些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都承认: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初创、扩张、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无论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何,最后都摆脱不了消亡的命运。这也被很多企业发展的事实所证实。1970年世界500强企业,到80年代初有1/3破产,均匀寿命为40岁;跨国公司均匀寿命为12岁,中国企业7.5岁。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通过创造价值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并获得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 企业塑造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性。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企业以为是单纯的创造财富的工具,因而将其称之为“经济型企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数企业都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企业熟悉到:追求短期利益的本钱越来越大,企业没有竞争力就不能生存;同样,一旦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而满足现有的成绩,不能使竞争力得以持续,其生存也必将会产生危机。从市场的角度讲,由于市场是个动态的因素,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竞争环境不同,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寻求竞争力的契合点,也就是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因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都是“生命型企业”,它们以保持可持续竞争上风为最高追求。对于这种可持续竞争力的界定,长期以来有很多。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以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企业以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打破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的制约,以其在现有的上风,试图保持和超越现有状态的能力”。
  3. 矛盾的产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客观上要求企业按自己的生命轨迹运行和发展。这种轨迹具有单一性。企业应该遵循其客观的循环状态,任何超稳定的企业都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企业寻求可持续竞争力就是要打破企业生命周期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反生命周期理论运行的。因而,二者从表象上是存有矛盾的。然而,企业现实的发展状态要求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寻求矛盾的同一性。有的学者提出跨越生命周期的超竞争模式就是这个含义。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本文以为:现代企业不应当单纯地考虑经济性或是生命性,而应当定义为“经济生命型企业”。这样,一方面体现出了企业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又遵循了企业的发展规律。要达到这一点,企业必须不断发掘维持竞争力的契机以试图延永生命周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上一篇:浅析网络信息中介商在网络营销体系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