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避免冲突治理模式的中西差异(1)(2)

2016-02-06 01:05
导读:应当说,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利的。但是,中国传统治理者为达到“和”的目的,选择的行为方向和策略,则基本上是消


  应当说,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利的。但是,中国传统治理者为达到“和”的目的,选择的行为方向和策略,则基本上是消极的,它包括忍让、妥协和退避。《左传》中说,“让,礼之主也,世之治也。”而“忍让”取向的第一步就是“不争”。《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孔子也说,“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这样抑制被治理者的竞争心理,使本来十分稀缺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受到泯灭。在中国,“忍让” 哲学 是非常有名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以曲求伸”、“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的“忍”字格言在民间非常流行,俯拾皆是, 影响 着中国人的人心和人生。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无为,无败、无执、故无失”,鼓励人们道德上的修养,鼓励人们陶冶和内省,以达到“内则修己,外则安人”的目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唾面自干”就很典型:唐代武后时,大臣娄师德问他行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别人的敌视和不满?其弟答道:即使别人把痰吐到脸上也不计较,默默擦往就是了。娄师德说:这样做还不够。人家会对你吐痰,是由于有气,而在他眼前擦痰,就是违反他的意思,会让他更生气的。痰这种东西,不擦也会自然干的,不如露出笑脸表示接受,事情过往也就算了。宁可忍气吞声,以求相安无事。中国 历史 上的治理者就是这样教人来调节矛盾、寻求稳定的。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治理还以“名分”来规范和拘束冲突,遏制人们的欲看以使人人循分守己:以“重义轻利”来消弥因资源匮乏、物质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紧张与冲突。难怪乎中国很多有学问的人家里的正墙上,特地挂着一个“忍”字作座右铭。“忍”已经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忍让、妥协不行的话,就采取退避的方式来避免冲突,即所谓“惹不起躲得起”。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舍之则躲”,“退而独善其身”。这种不参与的退避策略,几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心态,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尤其大。很多知识分子一旦不得志,一旦与统治者的目标有分歧,就弃官退隐山林,走向自然,与世隔尽。中国古代社会的隐士名流特别多,出家人特别多,和尚、尼姑特别多,佛教、道教比较发达,与这种退避策略很有关系。这种退避的取向和策略,一直影响着现代企业治理。
上一篇: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上可持续竞争力塑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