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治理变革(2)
2016-02-12 01:11
导读: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治理。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题目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治理。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题目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预备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资源是不是已经被信息化或是数字化了。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每个部分对同一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结果出现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部分中的编码和命名不一致,从而造成了混乱。
2.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治理。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治理是否规范化,基本治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留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低级的阶段,不应以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进步运营效率,降低本钱,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治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假如不对不公道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公道,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间的供给链、客户关系等的有效治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有效治理内部资源的同时,必须更注重外部的工作,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密切与供给商的联系,迅速作出对市场变化的第一反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四、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留意的几个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要创造性地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的业务。利用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获取业务上的竞争上风,需要企业严厉审查自身的机构、职员和治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是片面地追求自动化,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曾经是人们热衷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和的、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化已不再像那样辉煌了。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进步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进步企业的“智商”。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供给题目就是如何满足需求的题目,并把需求转化为技术的解决方案。供给题目也不是简单地购买硬件或治理软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治理软件贸易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治理软件,但要把握“度”,切不可把企业信息化与引进企业治理软件等同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个性化、灵敏化成为企业基本生存战略的今天,企业不应满世界地寻找和购买那些治理软件,以致企业治理屈从于治理软件的膨胀而浪费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的治理组织。在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过分夸大集中控制或用户控制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通讯和机应用的治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满足不同部分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控制,企业需要处理好系统运行、功能开发、数据库治理、职员
培训和系统维护等集中或分散控制题目。总体来说,企业推行信息化应坚持分散控制的理念,当然这并不排斥某些方面的集中控制。鉴戒事业部组织结构的治理经验,同一指挥、分散发展,将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在信息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化的思维方式。从企业内部来说,优质、高效与快速响应都要求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职能界限,把企业各部分整合到一起,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治理向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治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