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2)
2016-02-21 01:09
导读:二、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就决定了根植在这片土壤中的乡镇民营企业存在着诸多的消防题目: (一)规模小,职员少,分布零散。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
二、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就决定了根植在这片土壤中的乡镇民营企业存在着诸多的消防题目:
(一)规模小,职员少,分布零散。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业阵营中的尽对主力,但目前中小型乡镇企业存在着规模小,职员少,分布零散等特征。很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经营阶段,员工人数在几人到几十人之间,这些企业大都零星的分散在城乡或城乡结合部。由于企业职员少、规模小,大都没有专门的消防治理职员,有的企业从面上看有人兼管实则无人过问,这些都加大了消防部分的治理难度。
(二)企业主意识不到位,吝啬消防投进,自救设施配备差。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近几年,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私营企业的安全隐患题目非常突出,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也屡见不鲜。今年初深圳亿兴模杯设备厂发生的死7人和东莞市废旧塑料作坊发生的死13人火灾均是典型的民营企业火灾案例。对很多企业主来说,由于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造成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把办企业的目光最大限度地聚焦在获取利润上,至于其它方面,能省则省,更是非常吝啬消防这种只见投进不见产出的开支。有的灭火器超期服役,有的消防设施遭破坏,有的根本就没有消防设施。有的虽已配备了消防器材,但真正会操纵使用灭火器材的人却未几,就连有些企业主自己也承认,配置灭火器材完全是为了应付消防部分的检查。很多民营企业主消防意识淡薄,平时不留意消防常识的学习和员工的培训,导致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和员工的素质不高,对消防法规以及碰到火灾时紧急疏散等都知之甚少,无法履行消防法规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自救的能力还相当弱。很多民营企业的厂房中没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更谈不上消防安全标志,自救设施的不到位,在民营企业中已经构成对安全生产的现实威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消防治理制度不严,违规作业、私拉乱接等题目突出。在吝啬消防投进的企业中,很难想象会有严格的治理制度。然而就是在消防设施投进还算到位的一些稍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消防治理制度不严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会张贴消防部分要求的《消防安全治理制度》,但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不少企业主以为购置了消防器材就相当于买了消防安全保险,违规作业,私拉乱接现象很突出。在一些民营小医院、小作坊、小店面和公共娱乐场所,有的为了节省开支,生产生活合二为一,生产生活区不分,吃在生产区、住在生产区,用电用气随意性大,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现象在消防部分的“三合一”治理中确实也消除很大一部分,但民营企业往往地处偏远,且分散,消防部分根本不可能做到全天候监视到位,致使这种现象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得不到根除。
三、乡镇民营企业的消防工作薄弱,直接影响到农村消防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企业火灾隐患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火灾隐患。目前大多农村的居住建筑都离别了三级耐火建筑,村民盖房大多为二级耐火等级,有些甚至达到一级,而乡镇企业却大量使用旧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有些固然使用了耐火等级较高的厂房,但使用的生产原料、产品是高危险物品,加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经营、销售大量的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经营这些产品的乡镇企业大量增加,为农村消防工作增加了难度,使乡镇企业火灾隐患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火灾隐患。
(二)乡镇企业火灾损失成为农村火灾损失的主体。乡镇企业所具有的经济资源多,职员密集程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比农村居民火灾损失大,伤亡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乡镇企业主对消防安全的漠视势必造成以当地村民为主体的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乡镇企业的员工多为当地村民,企业主作为他们的领导和老板,尽大多数眼里只有效益,没有安全。所有的治理制度和企业理念,都是以经济为中心,势必造成员工对安全的忽视,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这种意识和行为也会带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