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2016-02-19 01:02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三
内容摘要:近年来,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手,根据现存题目就如何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提出了举措。  关键词: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区地处青躲高原腹地,分布着高原特有的植被生态系统,是世界高冷生物资源和高冷植被生态系统的主要集中地。三江源区又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源”和生态安全制高点,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抑制生态恶化的状况,必须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本地区以及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江源区生态的战略地位
  
  三江源是我国乃至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其中黄河总水量的42%、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该地区。 “在三江源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就有226个。三江源区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32%,是全国湿地所占比重最高的地区。”这些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是三江源区重要的水资源蓄积调节器。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影响全球天气,作为青躲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的“热岛”和“中流砥柱”,它以强大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改变了大气环流,形成了亚洲季风,使南起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北至中亚、西伯利亚平原,东至阿留申群岛、日本的广阔范围内的天气和天气都受其影响而发生巨大变化。夏季,青躲高原的荒漠草地、戈壁具有很强的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成为巨大热源,使其上空形成强大的大陆性环流系统,即青躲高压,它引导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上空的部分热湿气流(即西南季风)北上,给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带来丰沛降雨,使其成为风调雨顺、广种禾黍的鱼米之乡。冬季,青躲高原又如同一块巨大的自然屏障,阻挡着北极南下的严冷气流,使东亚西部地区的热带森林界限向北延伸至北纬30度地区。三江源区的大面积森林冰雪资源对调节天气起到主导作用,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天气和生物进程,并在高原四周辐射形成下沉气流而影响四周地区的天气。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是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自然领地,至今保存着很多珍贵的余存物种,而且在适应高冷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进化发育形成了一批高原特有的物种。“据不完全统计,区内现有种子植物73科、390属、1713种,其中优良牧草80余种、野生植物1200余种(其中很多具有药用价值);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躲羚羊、野牦牛、西躲野驴、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14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躲原羚、马麝、棕熊、猞猁、盘羊、躲雪鸡等37种。其中,这里拥有世界珍稀濒危植物3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100多种。”
  保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江源头森林茂密,牧草丰茂,土地肥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摇篮,而且还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自然屏障。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三江源区植被破坏,使修养水源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天气调节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这种生态退化负效应给下游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假如森林、植被得到保护,修养水源功能进步,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天气调节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不仅当地受益,而且全国乃至全球受益。因而,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题目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天气变热,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无穷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突出表现在:一是湖泊面积缩小。三江源区原本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冰川广布。但多年来,这里的大小湖泊、河流快速缩小甚至干枯。如青海湖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湖水下降3.35米。青海省到目前已有2800个湖泊已不复存在,剩下的1000多个湖泊也日益萎缩。二是江河流径量明显减少。根据水文观测资料,黄河源头,年均匀流量呈下降趋势,1997年的汛期断流时间长达226天。上世纪90年代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均匀流量分别减少27%、24%和13%。三是草场退化,沙化加剧。据不同年代的卫星照片解译分析资料统计:三江源区高冷草甸的年均匀退化率由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3.9%上升到90年代末的7.6%,高冷草原均匀退化率在同一时期有2.3%上升到4.6%。目前,三江源区退化草场面积已占到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46%;其中黄河源区中度退化草场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68%,长江源区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22.47%。另外,三江源区的沙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黄河源区沙漠面积126670公顷,长江源区荒漠化均匀增加速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四是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根据2000年第三次远感普查资料显示,三江源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9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1.09%。其中黄河源区378万公顷,占黄河源区总面积的35.04%;长江源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489万公顷,占长江源区总面积的29.64%;澜沧江源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84万公顷,占澜沧江源区总面积的25.28%。五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明显减少,很多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处于濒危或尽迹。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物种生存条件恶化,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目前“青海境内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均匀水平。”
上一篇:国际信用:被忽视的出口软竞争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