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与理由探讨(1)
2016-02-28 01:02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与理由探讨(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我国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开拓多元化事业,文章通过对国内深圳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研究,定性分析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般因素,再定量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征和程度,以及造就我国企业多元化水平的独特原因。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探讨
一、 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早在1950年安索夫(H·I·ANSOFF)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他指出当企业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会进进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高利润率的***使得企业进进新的产品领域这样一种战略性选择行为。换言之,安索夫的多元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目而言。
1959年彭罗斯(E·PENROSE)在其著作《企业成长理论》的著作中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彭罗斯以为多元化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终极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目的增加。
1962年,哥特(M·GORT)在其《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换言之,哥特的多元化观点不仅包括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还包括了市场的多样化,从企业的内部走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年,钱德勒(A·D·CHANDLER JR)在其《战略与结构》著作中,通过实证得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终极产品线的增加,也即企业由单一产品线发展到多条产品线,同时组织结构也由U型组织向M型组织转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 P·RUMELT)以为:多元化的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一种的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与现有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把握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方法、以及新的投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办法。
由于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分离的。换言之,企业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固然可以发现建国前我国企业从事的生产业务范围很广泛,从加工生产到商贸服务,从医院到学校等等,但建国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是市场气力催生的,不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我们主要从改革开放后,甚至是国内发展资本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究竟有哪些特征,其多元化经营水平程度孰高孰低,支撑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殊原因有哪些?
二、 内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实证衡量
传统上,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学者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类: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多元化。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假如这种关联度是高度同质的,而且是没有时间顺序的,一般成为横向一体化,否则就是纵向一体化,假如企业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一般称为混合多元化。
文章的研究样本来自截至2004年12月31日,依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体上市公司,根据统计共有530家企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工商治理总局颁发的企业经营范围明确规定的标准作为分类标准,把企业分为是否从事多元化经营。具体的分类办法如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进中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业务,按照这个标准,共挑选出328家公司,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明,在深交所上市的国内企业中至少有61.88%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从事多元化经营,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普遍性,表明企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规模经济,也在不断地追逐范围经济,至少是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结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进一步分析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当中,多元化经营业务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程度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