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环境下团体战略预算治理框架的构建(2)
2016-03-18 01:03
导读:(二)战略预算目标制定模块。团体治理者必须首先确定团体的目标才能够确定战略预算目标,同时预算治理目标的制定又能够帮助制定团体的目标,将预
(二)战略预算目标制定模块。团体治理者必须首先确定团体的目标才能够确定战略预算目标,同时预算治理目标的制定又能够帮助制定团体的目标,将预算目标与团体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战略预算目标与团体目标相一致。
战略预算目标的确定是战略预算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竞争战略和业务战略目标的进一步量化,是竞争战略目标和业务战略目标在本预算期的具体体现,它确定了与各层次战略相对应的各项具体行动应达到的目标。战略预算治理目标是一组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种别的目标体系,战略预算目标按治理层次可分为团体整体的战略预算目标、竞争战略预算目标和职能战略预算目标。从时间上看,战略预算目标包括中长期战略预算目标和年度经营预算目标两部分。中长期战略预算目标涵盖范围不宜过细,一般分为团体总预算目标和战略业务单位及重要下属单位的预算目标。而年度预算目标则是依据中长期战略预算目标结合本期工作重点确定,而且应尽量将企业所有业务涵盖在内。同时,由于中长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比较多而且可猜测性相对较差,因此预算目标指应该是一个区间值,而年度内企业活动的可猜测性比较强,因此年度(季度、月度)预算目标值应尽可能正确或者区间值应尽可能小。
(三)战略预算实施控制模块。对战略预算实施控制是指评估预算治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质量的一个过程。团体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对战略预算治理进行控制,如可以设置当期控制和累进控制,设置严格控制和提示控制,设置总额控制和分项控制。团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采取何种控制方式,用以保证团体战略预算治理在团体内务治理层面和各部分持续地得到执行。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题目,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治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结果使预算控制都只能在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往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没有真正发挥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战略预算治理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某一事件)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通过比较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找生产生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预算实施结果,同时要随时根据战略环境的变化对战略目标及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但这种调整由于涉及团体不同层次的战略,因此调整的程序应该更加严格,一个预算数据的调整,可以联动相关预算的调整。
团体战略预算治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配套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IT环境下团体战略预算治理比传统预算治理包涵的业务内容更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广,而且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更为复杂,团体战略预算治理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控制变得尤其重要。目标的制定要与整个团体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并随团体战略目标的调整而调整;实施控制要实现实时的控制,通过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